記者 趙漪湉 實習生 李歡
夜來秋雨后,秋氣颯然新。綿綿細雨浣去道路的浮土塵埃,在朝陽社區,仍有一抹抹鮮亮的“志愿紅”冒雨穿行在街道巷尾,或是撿拾煙頭雜物,或是規范停車秩序,為社區群眾的家園吹拂起陣陣文明新風。
今年59歲的崔世梅是朝陽社區夕陽紅志愿服務隊的一員,盡管雨水淅淅瀝瀝,但她仍和平常一樣穿上紅馬甲,和隊員們一起開展志愿服務。自我市開展創文行動以來,朝陽社區在居民中征募志愿者,熱心的崔世梅主動報名參加,朝陽街自此就成了她的“主戰場”。
談起加入的起因,崔世梅表示:“我們現在住的是‘三無’小區,之前都是社區在代為管理。我覺得不能總是社區的工作人員去打掃,就業余時間來收拾衛生,通過獻出自己的愛心,付出自己的行動,改變小區的面貌,現在小區更干凈了,自己住著也舒心。”
社區的文明創建工作事關創文大局,而唯有廣泛發動群眾,夯實創建基礎,干群團結一心,全民上下共同參與,文明成果人人共享,才能在這份“文明答卷”上打出優異的分數。
據社區黨支部書記袁小紅介紹,在朝陽社區,并不止這一支志愿服務隊正在行動。社區包抓單位市城管執法局先后幫助朝陽社區組建了“夕陽紅志愿服務隊”、“蓓蕾志愿小分隊”、“社區綜治巡邏隊”,開展“鏟廣告、撿煙頭、糾六亂、傳信息”等志愿服務和文明行為勸導;每天早中晚3次開展車輛規范停放、衛生死角清理、便民市場管理、三堆六亂整治和創文軟件完善等志愿服務,以實事實干實績影響帶動著社區居民群眾參與創文。
“很多家長看到我們志愿者在街道上巡查,就主動來詢問能不能讓自家孩子也來實踐鍛煉,社區為此就組建了一支小小志愿者服務隊,讓孩子們做一些環境清理及創文宣傳相關的工作。”崔世梅笑著說道,“從小學生到大學生都有,雖然有些勞心,但是和孩子們在一起做服務,我也感到開心。”
在崔世梅們的帶動下,朝陽社區部分退休老干部、學生和群眾積極參加志愿服務,70多名“紅馬夾”匯成了朝陽社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朝陽社區也在歷次周評比中,先后獲得較好等次3次,好等次6次。
朝陽小區的里里外外呈現出的可喜變化,都與“志愿紅”們和城管執法人員頂著炎炎烈日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身處其中的居民是體會最為深刻的受益者。
在社區經營了十幾年的老商戶胡女士對此感慨頗深:“從前街上停車亂七八糟,有時顧客想買東西都堵得進不來,現在街上變整潔了,站在街頭一眼都能望到街尾,大家做生意也更方便了。”
據市城管執法局創文辦負責人劉錫斌介紹,為真正解決群眾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市城管執法局充分發揮牽頭單位作用,真正當好“領頭羊”,每周邀請市區包抓領導召開幫扶部門和社區負責人聯席會議,通報工作進度、研究突出問題、安排階段重點,群策群力謀實干實。
要切實解民難、排民憂、順民意,解決好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市城管執法局更是敲門入戶,把脈問診,為社區“開方解憂”。
通過創新推行“一名領導包抓一個大型小區、一名科長包抓一棟樓宇、一名干部負責一個單元、一個單位解決一項難題”工作機制,掛牌到小區、樓幢,接受群眾監督。讓包聯單位和干部知對象、明責任,每周兩次入戶,重點“清死角、收飛線、除廣告、做宣傳、糾違停、養習慣”,明確“四查四清”工作要求,確保小事日清,難事周結。
同時,市城管執法局還開展“城管進社區、服務面對面”活動,圍繞創文重點、群眾愁盼,每周為小區群眾解決一個難題。累計投入幫扶資金20余萬元,先后解決車位協調、充電樁不足、小區違建拆除、便民市場規范、綠化缺失裸土、樓內滅火器及墻壁粉刷、僵尸車清理、衛生死角和枯樹排危等各類問題共計79個。
如今,在朝陽社區,文明的氣息浸潤著每個角落。墻面上煥然一新的文明宣傳版面甚是惹眼,干凈整潔的大街小巷讓人舒心,“紅馬甲”活躍在社區各處,三五成群的居民在廣場上閑聊暢談……家住朝陽的老人孫菊英為創文工作大力點贊:“健身器材安裝好之后,大家昨天晚上在一塊討論,感覺到這個環境特別好,幸福感滿滿的,足足的。”
“雖然朝陽社區創文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還存在任務欠賬、點位弱項、頑疾反彈等問題。”劉錫斌表示,“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著力抓整改、促提升、防反彈、建長效,把朝陽社區這個大家園建設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