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眾眼中,他常駐在村,精準到戶,幫扶到人,是帶著真情來扶貧,千方百計為大家辦實事、謀發展的。在村干部心中,他理想信念堅定,在脫貧攻堅一線勇擔當、善作為,用實干點亮群眾脫貧致富路。他就是安康市漢濱區洪山鎮天池村第一書記王李。
“我原先在漢濱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工作,我出生農村,過去就一直在基層工作。2018年2月,被組織派駐到漢濱區洪山鎮天池村任第一書記。”2020年12月11日,王李開門見山地介紹。
天池村是漢濱區最大的深度貧困村,全村968戶304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31戶1759人。王李表示,為了進一步摸清村情民情,他把察民情、問民需、解民憂作為切入點,組織群眾開展了“自主發展脫貧光榮”為主題的系列互動討論。
“村里7公里的通組路沒有硬化;便民橋年久損毀無錢可修;村集體經濟是個‘空殼’;產業規模小群眾增收乏力……”王李說,為了精準扶貧,他與村干部一邊分析致貧原因,一邊研究脫貧對策。
改善基礎設施是他為村民辦的第一件實事。報申請、跑項目,自2018年以來,王李連續3年為該村先后爭取區上涉農整合資金400余萬元。路通了、水引了、橋好了,村民們對這位有擔當的駐村第一書記刮目相看。
駐村幫扶,群眾家的事就是他的事。2018年6月,天池村7組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胡以奎由于患肺病,咳血嚴重,找到他求助,王李利用自身職業優勢,很快聯系了安康市一家醫院和主治醫生,使其很快得到醫治。2020年7月,村民謝賢芳的孩子腦炎后遺癥,一直流口水。他得知后,及時聯系到西安一家醫院為其進行了治療。
為了建強基層黨支部,王李組織天池村黨員干部開展“不忘初心、干部守公心、做人講良心、做事有善心、創業立恒心”活動,并將村干部“五心”活動實踐于為民辦事服務中。他還創新了“日收集、周代辦”便民服務措施,先后為村民辦理人口戶籍、金融貸款、醫療保障、教育扶持、優撫低保等服務200余件。
王李還創新提出了1名干部職工幫扶10戶貧困戶,必須解決收入達標、住房安全、飲水安全、醫療有保障、義務教育有保障等措施,嚴格實施連續5年不更換包聯幫扶干部的“11055”包聯幫扶模式;他通過微信、電商平臺開展銷售農副產品13種,累計帶動123戶貧困家庭戶均增收2600元;他推進133戶貧困群眾易地扶貧搬遷和宅基地騰退,通過技能培訓實現就近就地就業;他推動完成了31戶農村危房改造,全面解決了戶籍人群的安全住房保障;他協助村委會通過開展新民風扶志扶智教育等,表彰“自強標兵、產業脫貧帶頭人、好婆婆、好媳婦”等68名,不斷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動力。
為了解決產業規模小而弱的問題,王李和村兩委班子通過分析研判,決定依托天池村“富硒之源”生態區域優勢,堅持走“山、水、園、林、硒、旅”循環農業綠色發展之路,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他先后聘請本村17名外出創業成功人士為村經濟發展顧問,引進企業在村里發展富硒油茶產業,建成富硒晚熟脆李園區、陜茗茶葉茶苗繁育基地,引進安康市馬非馬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實施訂單種植苦蕎,引進返鄉創業能人張景峰建設拐棗園區,引進安康市鄉品毛絨玩具服飾公司建成洪山鄉品服飾社區工廠。為了拓寬群眾增收渠道,他還在漢濱區的水井灣社區、長嶺社區異地置業參與光伏發電。天池村目前基本形成了在高山建園區、在社區建工廠、在城區異地置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四業”布局。
如今,天池村已成為漢濱區脫貧攻堅的示范村,村集體經濟資產達到1600余萬元,2019年底天池村整村退出貧困村,2020年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1746元。
天池村第一書記王李在介紹天池村扶貧超市愛心積分的運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