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陜西廣播電視臺《陜西新聞聯播》記者 張佳偉 袁渺鑫) 寧陜縣將易地搬遷后扶工作作為脫貧攻堅銜接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系統解決“搬遷后怎么辦”的問題,讓搬遷群眾的生活質量、精神面貌變了樣。
在群山環繞的安康寧陜縣城關鎮,三星移民安置小區里的現代化樓房很是醒目。易地搬遷戶喬春翠和工友們正在小區的社區工廠忙碌地縫制著衣服。結束了一天工作,回家路上,喬春翠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
由于三星移民安置小區人員構成復雜,由多達11個鄉鎮的搬遷戶1700多人組成,管理難度大。為了加強小區規范化管理,進一步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小區先后成立了物業公司黨支部和安置小區黨小組。健全“村(社區)委會+業主委員會+樓(院)長”網格化管理體系。這兩天氣溫驟降,為防止供水管線被凍裂,社區工作人員挨家挨戶檢查,保障居民生活用水。
如今,易地扶貧搬遷給喬春翠帶來的不僅是居住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去年三月,三星移民安置社區租賃土地30畝,為286戶搬遷群眾建設了“安心菜園”,降低了生活支出。
寧陜縣城關鎮三星移民安置小區脫貧戶喬春翠:“開始過來的時候,有點著急,也沒有啥事做,現在有穩定地工作,也有這么漂亮的房子,心里踏實多了,也開心,現在過來這邊,有菜園子,自己種菜,吃菜也方便 。”
2016年,貧困戶黃章友從深山里的土坯房搬到了離縣城大約十幾公里的八畝移民安置社區,幾年時間下來,他和妻子在安置社區鞋廠務工脫了貧。去年10月底,考慮到自己手部殘疾,他辭去了這份工作。
寧陜縣城關鎮八畝移民安置小區脫貧戶黃章友:“在工廠,手上的活就不太麻利,也很有影響,聽到村上干部說這個養蜂合作社比較好,技術相對成熟。”
在梨子園養蜂專業合作社,勤奮好學的黃章友通過中蜂養殖培訓,技術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短短三個月時間,來合作社務工的黃章友還被聘為廠長。這兩天,他正加緊檢查蜂箱保暖情況,確保中蜂安全過冬。
近年來,八畝移民安置社區以農業產業園為依托,引進龍頭合作社,采取訂單保底、入股分紅等多種模式,實現增收。黃章友說,他打算今后幫助更多的鄉親學習中蜂養殖,增收致富。
黃章友:“搬下來以后,不但生活得到了改善,而且我們也學到了很多技術,相信以后,我們的生活會越過越好。”
目前,寧陜縣將搬遷后扶作為鞏固脫貧成果、銜接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通過強化黨建引領、強化就業促進、強化產業增收、強化社區治理、強化幫扶到戶等“五項機制”,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寧陜縣移民(脫貧)搬遷工作辦公室主任張龍虎:“在黨建引領下每個搬遷社區,培育了一個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建設一個農業產業園區,3055名搬遷群眾落實了就業,建設安心菜園215畝,實現安心菜園全覆蓋 。”
寧陜縣縣長鄭紅丹:“堅持‘四個不摘’,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舉全縣之力推動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