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4月18日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正式閉幕。本屆消博呈現出哪些特點,效應和收獲如何?
共舉辦300余場活動 各項指標再創新高
4月18日是消博會最后一天,本屆消博會期間一共舉辦了300余場各種類型的活動。在4月18日上午兩場重要活動分別是集中簽約儀式和閉幕通氣會。
梳理本屆消博會,幾個關鍵詞值得關注。第一是“增長”,為期6天的展會期間,共有來自71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4000個品牌參展,比上屆分別增長9%和19%。參展品牌中,按面積算,排前三的外國品牌分別是美國、瑞士和德國,都比往年有所增加,其中,美國有3000多平方米。除了參展商在增加,本屆消博會專業采購商也超過5.5萬人,比2023年增長10%。
助推加速首發新品落地
“回頭客”和新朋友集聚,他們看中的不僅是消博會的“聚光燈”效應,更是這里加速新品落地的“助推力”。第二個關鍵詞是“尖貨”,本屆消博會上共發布各類新品1700多件,包括全球首發、亞太首發、中國首發首展等多種類型。
國內展品優中選精 國潮元素受熱捧
愛爾蘭、法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家帶來一批首次進入中國市場的高品質小眾特色消費品牌,進一步滿足專門針對中國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國內展品也是優中選精,AI和國潮元素隨處可見。展品推陳出新的背后可以看出全球展商對于中國市場的擁抱和追隨。
從展商變成投資商 更多企業選擇落地中國
第三個關鍵詞是“開放”。無論是3平方米的小展位還是上千平方米的大展臺,只要是國際精品,都可以搭上消博會這座聯通國內外大市場的“橋梁”。從59國入境海南免簽到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海南自貿港政策,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在中國落地,從展商變成投資商。在會場行走,越來越多的洋面孔說著流利的中文,用著中國的在線支付和社交軟件,談生意促合作更加方便、更加直接,成為中國高水平開放的生動注腳。
在這個草長鶯飛的春天里,來自五湖四海的參展商、采購商,八方賓客乘興而來、滿載而歸。消博會的順利舉辦再次為全球消費增長帶來了新的機遇。各項指標逐年遞增的背后,也彰顯了中國市場面向全球走在“最前沿”、實現“大開放”的潛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