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誠實守信道德模范梁增基是長武縣農技推廣中心退休研究員,86歲高齡依舊堅守在小麥品種改良的科研一線。半個世紀里,他先后培育出了8個小麥新品種,被推廣到陜西、河南、甘肅、山東等地,累計種植面積近一億畝,增產糧食25億公斤以上,增加產值40億元以上。
記者見到梁增基老人時,86歲的他正帶著助手忙著準備新品種小麥試種的相關工作。
全國道德模范梁增基:“現在長筋優質麥要靠進口,我現在這個新品種可以解決進口問題,現在已經準備試種了,再有四年就可以審定了,一審定就可以推廣了。”
梁增基是廣東茂名人,1961年,27歲的他從西北農業大學畢業后響應黨中央的號召,來到了長武縣農技站。而當時,渭北旱塬的小麥品種單一、產量小且常年被凍害和銹病侵襲,畝產不足50公斤。梁增基暗下決心,要培育出新品種讓農民們吃飽飯。
梁增基:“北京的品種比較抗凍,關中的品種抗銹,所以當時我就想著怎么把這兩個品種合起來,1964年開始我自己搞雜交。”
一個縣級農技站要搞省部級科研單位干的育種工作,難度可想而知。沒有育種材料,梁增基就寫信向其他科研單位要,沒有試驗田就問農場借,沒勞力就自己干。1971年,他終于培育出抗銹病、抗凍、抗旱的小麥品種“7125”和“702”,長武縣小麥畝產首次超過100公斤。
梁增基:“因為抗銹,在渭北這里一推廣就形成一個隔離帶,把銹病擋在西北,銹病傳不到關中去了。”
幾十年來,面對許多科研單位的優厚待遇,都被他婉言謝絕。
梁增基:“我要在這里發揮我的作用,這里群眾生活很艱苦,需要我們來解決,所以我就留下來了。”
幾十年來,梁增基獲獎無數,但他把所有獎金都捐給了貧困學生。他和老伴至今住在50平方米的廉租房內。
梁增基:“能做自己的工作,能給人民做貢獻,給國家做更大貢獻,這就很好了,我心里就很高興了。”
梁增基的學生慕芳:“我是2012年跟著梁老師開始做小麥育種,那會兒他已經80歲了,五月份做小麥雜交他親自給我們在地里示范,親自帶著我們做,在地里一做就是四五個小時。”
梁增基的助手張俊興:“一定要培育出世界最有名氣的強筋小麥,這就是他的奮斗目標。”
由于忙于小麥育種,50多年梁增基僅回過老家5次。他把一輩子的心血和感情都傾注在了渭北旱原,傾注在了這片黃土地上,傾注在了小麥育種上。
梁增基:“能評上道德模范我很激動,這也是對我的鞭策,今后我的任務是要培養人,后繼有人,能把這事繼續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