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來照金看望大家,一直激勵著這里的黨員干部群眾。總書記回去后,大家更加愛護照金、珍惜榮譽。走在街道上,照金人臉上洋溢著自豪、自信和奮進之情。”曾在銅川市耀州區照金鎮照金村工作的大學生村官路旭輝,去年7月再次回到照金工作,感嘆這里的變化大、氣象新。
2015年2月1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銅川市耀州區照金鎮考察。七年來,照金鎮黨員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深切期望,以照金精神為引領,繼承革命先輩優良傳統,立足資源稟賦,發揮紅色優勢,推動昔日偏遠落后的小鎮發展為遠近聞名的紅色旅游名鎮,讓老區群眾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看今朝,老區繪就新圖景:社區里,樓上居住、樓下就業,農民變工人;校園里,書聲瑯瑯不負韶華,社團活動精彩紛呈;田野上,特色產業培育壯大,鋪就致富坦途;景區里,不同年齡的人立足崗位,綻放精彩……
初心——
“把老區群眾的關心事干出彩”
“總算是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了!”3月29日,村道上草色青青,照金村黨支部書記梁萬營走著愣了愣神,旋即長舒了一口氣。
3月14日,銅川市出現確診病例,全市各小區、村組實行封閉管理。梁萬營吃泡面,睡在村委會辦公室,每天早早開著自己的車接醫護人員來小區做核酸檢測,帶領村上黨員干部、志愿者疏導群眾、送菜上門,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喧鬧的村莊按下了“暫停鍵”,但梁萬營心里每天飛速盤算著“干事清單”:重啟后,先做好人居環境整治,繼續建設村上二期冷庫,想辦法引進羊肚菌等新產業,對接劇團演藝活動,把村上的文化事業搞紅火……
“全村黨員干部團結一心,把鄉親們的事情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我們一刻也不敢忘。我們要爭分奪秒,把老區群眾的關心事干出彩!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958元。”梁萬營頗為自豪。
紅色基因,初心永恒,那就是——讓老區群眾過上好日子!
2015年底建檔立卡識別時,銅川共有7個深度貧困村,其中有6個在照金鎮。近年來,照金鎮初步形成了以紅色旅游為主導,綠色康養、冰雪運動相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有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為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照金鎮建立健全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重點做好“五個一”產業,即一座光伏電站、一個規模化養殖場、一個規范化種植示范區、一個標準化設施蔬菜基地、一個社區扶貧工廠。
“我家搬到了圣源小區,老公在1933廣場經營旅游攤位,我在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工作,每月收入1750元,周末去廣場幫忙。”當地“脫貧明星”魯麥蓮說。
在圣源小區社區制衣工廠里,53歲的張雪琴說:“我騎電動車10分鐘就到廠里了,每個月可收入2000多元。做衣服每個環節都得認真哩!”
“我們將牢記總書記的囑托,著力打造一支懂經營、會管理、敢擔當的基層干部隊伍,壯大村集體經濟,把群眾鑲嵌在產業鏈上;同時深化鄉村治理,弘揚新民風,讓群眾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照金鎮黨委書記楊琦說。
育苗——
“娃在家門口讀上了好學校,不愁”
3月29日16時許,照金紅軍小學教學樓前,幾枝桃花開得正艷。一旁的紅色展廳里,一群孩子正上閱讀課,“嘩嘩”的翻書聲十分動聽。操場上,小小鼓手、小號手等隊員已就位,在柔軟的草坪上排練。
照金紅軍小學為學生提供德育、體育、美育、科創、勞動教育等五大類特色課程,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促進全面發展。
在過去,且不提“軟件”,“硬件”都跟不上。“沒有自來水,只能拿著水桶去打水。照金的冬天太冷了,只能用生爐子、電褥子等方式取暖。上課只有一塊黑板和粉筆。”老教師李偉榮回憶道。
往事如煙,記憶里的學校已大變樣。“2015年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照金村考察時,曾詢問村里孩子上學方不方便、還有什么困難。我特別想報告總書記,現在我們的小學不比城里的差。每個教室都配備了電子白板,師生們冬天用上了暖氣。老師有周轉房可以居住,里面衛生間、客廳、臥室一應俱全。應聘到學校的年輕老師也越來越多了,校園充滿活力。”李偉榮說。
2020年,青年教師劉生艷從革命圣地延安應聘到照金紅軍小學工作。“環境非常好,紅色氣息濃厚。這里有眾多省級和市級學科能手,每年的公開課給予年輕教師更多成長空間。這里的孩子也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和關注。”劉生艷鐘情這方育人舞臺。
去年,中央和國家機關第24批青年支教幫扶隊照金支隊隊員來到學校。他們充分發揮特長,開設鋼琴和電子琴社團、英語口語社團、太極拳社團、跆拳道社團等,助力孩子發展興趣、成就夢想。隊員們還聯系開設科學家心理講座、作文講座,在運動會之前邀請奧運冠軍為孩子們加油打氣。
魯麥蓮的女兒是照金紅軍小學六年級學生。“娃在家門口讀上了好學校,不愁!”魯麥蓮眼里充滿笑意。
傳承——
“紅色基因是我們的根與魂”
紅色基因流淌在老區人民的血液里。
“紅色基因是我們的根與魂!”王小萍負責照金游客服務中心的日常管理及講解接待工作,她說,“在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上,向更多人講述照金故事,講述我們如何在黨的領導下過上幸福生活,很有意義。”
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近年來創新開展了一系列品牌活動,包括舉辦照金蘇區與“兩點一存”研討會,發行《陜甘邊與照金》內刊,開展革命先輩親屬口述歷史,開辦線上教學紅色故事微課堂,優秀歷史文化進校園等,堅持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
照金干部學院以打造“在全國有影響、對全黨有貢獻”的干部教育高地為辦院目標,讓黨員干部在紅色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筑牢思想根基。
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銅川市耀州區照金鎮考察。他指出,以照金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要加強對革命根據地歷史的研究,總結歷史經驗,更好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作風。
“作為照金精神的研究者和講述者,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激勵著我不斷前行。我將緊緊圍繞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照金精神,一如既往做好黨史研究、宣講宣傳、課程研發、教材編寫等各項工作。”照金干部學院教務處副處長杜凱表示。
傳承紅色基因,更要從娃娃抓起。王怡寧是中央和國家機關第24批青年支教幫扶隊照金支隊隊員。她注意到,照金紅軍小學校風校訓以照金精神為內核。學生到操場的路上會唱紅歌,上下課時能聽到軍號聲,學校還有“小紅星”講解員社團……
“這些細節都是照金精神在紅軍小學的具象化表達。”王怡寧說。
“我們堅持立德樹人,發揮照金紅色教育資源優勢,開展體驗式、實景式、報告式、演講式等內容豐富、寓教于樂的主題德育活動,使紅色教育系統化、常態化、特色化,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弘揚者、踐行者。”照金紅軍小學副校長朱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