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全面落實各項益農惠農政策,完善聯農帶農機制,讓農民深度嵌入產業鏈條、分享增值收益。報告強調,加大易地搬遷人口后續幫扶力度,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近年來,我省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圍繞“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總體目標,持續健全資金投入機制,抓住東部產業轉移機遇,大力興辦社區工廠,持續發展壯大特色富民產業,細致做好防返貧監測幫扶等工作,用心用情滿足搬遷群眾多元化需求,不斷提升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漢陰縣有大中型搬遷社區14個,共建有新社區工廠22家,吸納就業人數1703人。其中脫貧勞動力324人,為促進搬遷群眾就業增收發揮了巨大作用。”省人大代表、漢陰縣澗池鎮紫云南郡社區黨支部書記張紅霞建議,充分考慮各地資源稟賦和各社區實際,加大易地搬遷社區后續扶持力度,不斷提高各類政策的精準性、有效性。
張紅霞建議,進一步加大易地搬遷社區發展配套產業的支持力度,特別是要加大對社區工廠的幫扶和支持,做好惠企服務工作,讓社區工廠平穩健康發展,更好幫助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圍繞吸納勞動力就業需求大的行業,加大對搬遷群眾的就業創業培訓力度,做好就業指導服務與供需對接工作,不斷提升群眾的就業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