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孫妙鴻 潘潤生)“我是一個手藝人,更是一個‘守藝’人。”漢中藤編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陳良順,38年堅持藤編技藝的發展與傳承,并帶動鄉親致富。
陳良順出生于漢中市南鄭區水井村的一個藤編世家。從記事起,他的人生就和一根根青藤緊緊纏繞在一起。“我的童年就是和藤編一起度過的。我們兄弟姐妹都跟著爺爺、父親學做藤編。”1986年,15歲的陳良順開始正式跟隨父親學習藤編技藝,最終成為藤編技藝傳承人。
據了解,南鄭區是“漢中藤編”的原產地和核心產區,被譽為陜西“藤編之鄉”。經過多年的傳承、保護、發展,形成了“藤編、棕編、扇編、竹編、草編”五大手工藝制品即“五編”體系,開發出家具、裝飾品、文創產品三大系列300多種產品,實現了藤編手工藝規模化、組織化、產業化發展。2021年,漢中藤編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目前,漢中市發展“五編”企業和合作社26家,探索出了“傳承人領辦龍頭企業、手藝人參與合作社、勤快人組建家庭工坊”的鄉村產業發展模式和聯農帶農機制,帶動就業3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