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汪銀春)素有“中國黃姜之鄉”的白河縣,近年來依托黃姜產業優勢,將黃姜加工所產生的廢水廢渣變成生產杏鮑菇、制作有機肥料的原材料,形成“黃姜皂素加工—杏鮑菇生產—碳基營養肥生產”上中下游相互支撐的閉環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三者共贏。
該縣的陜西永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陜南最大的黃姜皂素加工企業。在2014年籌資4000多萬元建成一套污水廢氣處理系統,確保排放符合國家標準。今年7月,企業與山東綠創環保公司簽訂協議,投資400余萬元改建光氧離子除臭器、放料池和清水凈化池等設備,改建完成后,污染物整體處理效果將符合國家標準。
截至目前,杏鮑菇日均產量10噸,產品遠銷西安、湖北、江蘇等地,年利潤達500萬元。生產的碳基營養肥遠銷至新疆、廣東、四川及陜西省關中地區,預計今年產值可達7千萬元左右。黃姜經液化后,黃腐酸含量高于其他有機肥的3-4倍,對于實現“肥藥兩減”(化肥農藥),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示范作用,對白河6萬畝茶園,15萬畝木瓜園,3萬畝魔芋等特色農作物的產量增長和品質提升有極大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