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方景海 楊菲)為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落細落實,白河縣行政審批服務局設立“辦不成事”窗口,進一步疏通企業和群眾在業務辦理過程中的“中梗阻”,將以往辦不成的“難事”變為能辦成的“好事”,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水平。
領導坐窗,難事面講。在縣政務大廳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每天由行政審批服務局和政務服務中心班子成員帶一名中層干部,編排成AB崗,面對面受理群眾辦事訴求,履行答疑、協調和幫辦代辦職責。實行首問負責制,建立受理、處理、反饋、銷號的閉環運行機制,確保企業、群眾遇到“辦不成事”有處找、有人管、有人幫、有結果。
多維復活,一事一策。對企業群眾反映的事項,多維度進行合規性研判,盡可能使“辦不成事”復活辦好。企業、群眾對政策法規存疑的,當場解答,把政策法規說清楚講明白;材料不全的,當場說明,一次性告知;需要聯合辦理的,協調啟動聯合踏勘、并聯審批機制;不符合法律法規的,當面解釋清楚,甄別能否拆分辦理,對合規部分先行受理審核。截至目前,已當面答疑120余件(次),協調辦理不動產登記、車輛異地違章處理、貨運車輛異地年審、醫療診所開辦、食品生產經營等“辦不成事”19件,開展上門服務13件(次)。
完善機制,辦成辦好。出臺“辦不成事”窗口反映問題處理辦法,對群眾反映事項掛號登記,分類辦理,辦結銷號。注重從群眾反映的問題中查找制度缺陷,完善制度,減少“辦不成事”,制定窗口人員差評處理辦法、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進駐單位負責人指導窗口工作等機制,凡是符合法律法規的事項,不說“辦不成”,只說“怎么辦”,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