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位于陜鄂交界的安康市白河縣城關鎮勝利村走訪時,在漢水邊城林果產業園里,該村黨支部書記黃鑄武一邊介紹村里新栽種的石榴,一邊指著不遠處的枇杷園、櫻桃園,講述著村里因林果業致富的故事。
勝利村,倚巴山、臨漢江,村民自古以來依江而居,現今316國道、襄渝鐵路從此處穿境而過。這里曾因水陸碼頭便利,商賈云集,村民外出務工頻繁。此外,該村有著櫻桃、桃子的種植傳統,林果業資源優勢明顯。
白河縣城關鎮勝利村林果產業臨近漢江(央廣網記者舒隆煥 攝)
“如今,水陸碼頭優勢不再,村民外出務工也不是長久之計。”在黃鑄武看來,勝利村想在這山水之間奔小康,還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持續發展壯大林果業是關鍵。
10年前,常年外出務工的黃鑄武回到勝利村,擔任村干部,2019年11月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他說:“剛回到村里那會兒,很盲目,經過10年的實踐,現在思路很清晰,就是發展產業,讓村民在鄉村振興中逐步實現共富。”
據黃鑄武介紹,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全村新修通村公路6.8公里,實現與周邊村公路互通,村小組“斷頭路”打通,解決安置房68戶,新建水廠一座,解決了全村6個村民小組的生活用水,自來水到家門口,戶戶達標,產業穩步發展。
說起村里的林果產業,黃鑄武早就看出了問題。他說:“勝利村自然條件優良,祖祖輩輩種植櫻桃、桃子等水果,但以前的果樹品種已經淘汰,長出的櫻桃病蟲害嚴重,更新果樹品種、提質增效迫在眉睫。”
近幾年,勝利村引進栽種了大櫻桃、雪桃新品種,并逐步以村小組為單位,形成了櫻桃、雪桃等特色產業園。
白河縣城關鎮勝利村漢水邊城林果產業園(央廣網記者舒隆煥 攝)
在“一村一品”之下,每個村小組林果業發展,各有特色,是勝利村新的規劃。
勝利村有6個村民小組,415戶,總人口1396人,全村共有土地面積1929.7畝,其中退耕還林826畝,現有耕地面積1103.7畝。近幾年來,該村充分發揮地理優勢,大力發展漢江特色經果林。
記者了解到,在引進栽種了大櫻桃、雪桃新品種后,勝利村又先后引進栽種了枇杷、石榴等新品種。同時,將村里的板栗林進行科學管護,再增加一項林果產業品種。據統計,勝利村現有枇杷650畝、桃子480畝、柿子210畝、板栗430畝、核桃150畝、櫻桃360畝、石榴150畝、2021年發展臍橙350畝。
黃鑄武告訴記者,為提高經果林成效,村里及時制定了管護制度,明確了管護責任,落實了管護人員,盛果期該村鮮果產業農民人均純收入可增加600元以上。
“以前村民栽下果樹,青壯勞力常年外出務工,果園無人管護,完全靠天吃飯。”黃鑄武坦言,改良品種、明確管護制度只是基礎,提高村民林果管護技術,利用土地流轉、合作社促進產銷,打造品牌是接下來村里林果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黃鑄武介紹村里林果產業園建設情況(央廣網記者舒隆煥 攝)
據了解,近幾年,在白河縣林業局、農業農村局等單位的支持下,勝利村林果業管護技術培訓跟上來了,但這遠遠不夠。黃鑄武認為,鼓勵村民自我管護、經營果園的同時,村民也可以將土地流轉至產業園,充分發揮產業帶頭人作用,用好合作社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才能讓村里的林果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產業興旺,離不開產銷兩旺。
“之前村里有過直播帶貨、電商助農的嘗試,但銷售效果甚微。”黃鑄武說:“每年3月至10月,村里都有不同種類的新果上市,早晨摘果,10分鐘就能到達縣城的市場,但如何讓村里的水果走出秦巴山區,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走出去”,既要靠品質,又要靠渠道。黃鑄武表示,勝利村的園區將繼續加大低產果園升級改造,提高水果品質,不斷拓展電商銷售渠道,培育“新農人”,利用好手機等“新農具”,打造“漢水邊城”品牌。同時,規劃實施鮮加工、儲藏保險項目建設,優化“互聯網+果品”銷售模式,進一步延長產業鏈。
說到這里,黃鑄武又有了新點子。
在位于勝利村村委會不遠處的316國道外側的勝利小學已空置了5年,勝利村正在協調縣里相關部門,將這里改造成鮮果加工廠,為將來生產果醋,枇杷深加工做準備。
據媒體最新報道,近幾年來,白河縣高度重視新社區工廠培育和發展工作,先后累計招商興辦新社區工廠110家,其中毛絨玩具類46家,電子線束類17家,鞋帽服飾類10家,農產品加工類28家,其他類9家。
勝利村的新社區工廠廠房正在建設(央廣網記者舒隆煥 攝)
在勝利小學百米之外,記者看到,勝利村的新社區工廠廠房正在加緊建設,毛絨玩具等項目的招商正在進行中。“全縣新社區工廠培育和發展良好,勝利村不能掉隊,也不能落下一個村民。”黃鑄武說,通過林果產業解決了村里一部分人就業、創業,新社區工廠還能再解決一部分留守人員在家門口的就業問題。
秦巴山間、漢水之濱,綠色是勝利村的本色,更是勝利村鄉村振興的底色。
無論是保障“一江清水送京津”,還是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勝利村的產業探索與實踐,是白河縣綠色崛起、生態富民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今年以來,白河縣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著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農業產業升級、新民風建設,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
漫山透綠,清風徐徐……談及勝利的綠色崛起、生態富民之路,黃鑄武總是能想出一個又一個的新點子,但他最堅定的還是:“產業興旺,才談得上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