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賀余環
深秋時節是白河縣宋家鎮種養殖戶最繁忙的時節。
在雙喜村天蓬家庭農場,300多頭肥碩的小黑豬正在林間歡快地進食、茁壯成長,鄉賢能人李玉堂通過種植林下天麻、散養小香豬,帶動30多戶周邊老百姓增收。在安樂村立新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天麻種植基地里,樹木層層疊影之下,二十余名村民舉著鋤頭弓著背、熟練地采挖天麻。
今年以來,宋家鎮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目標,聚焦“1234”系列舉措(1:一鎮一業、一村一品、一戶一業的產業格局;2:開展雙查雙解工作;3:實施三心管理;4:考核、督查、防返貧監測、定期匯報四種機制),加強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把握“產業就業”兩個重點,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產業興村民富,鄉村幸福再提升
“現在一家人可以就近做工,到社區辦事也方便,還能照看老人孩子,每月工資也不比外出打工少。”談到現在的幸福生活,太平社區搬遷戶張永娥臉上掛滿了笑容。除了搬到了集鎮社區住上電梯房、通上自來水,改善了貧困落后的生產生活條件,鎮村還通過做好配套服務、協調信用社貸款、解決農產品銷路等,對農戶就業創業進行扶持,真正實現了“搬出新生活,過上好日子”。
8月19日,宋家鎮第三季度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順利落幕。此次簽約共涉及7個企業,項目總投資2.11億元。為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鄉村振興,該鎮10個村級黨支部緊緊圍繞“以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發展思路,聚焦“一鎮一業,一村一品,一戶一業”產業發展格局,通過提供配套服務,精細化落實各項政策,大力吸引鄉賢能人發展產業,將廣大群眾牢牢鑲嵌致富增收的產業鏈上,實現全鎮一盤棋、村村有產業、戶戶都受益。
如今在宋家鎮,魔芋、木瓜、香椿、獼猴桃、羊肚菌等種植園區遍地開花,電子設備、毛絨玩具等社區工廠蓬勃發展,通過4家標準化茶葉生產示范園帶動,累計建成標準化茶園2.5萬畝、茶葉加工企業13家、縣級以上茶葉現代農業園區12家,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茶葉產業化聯合體2家,茶企實現全鎮10個行政村全覆蓋。2021年10月,被農業農村部表彰為第十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找問題補短板,雙查雙解促提升
“今年增收情況怎么樣,家里有幾個勞動力務工,現在生活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飲水情況都正常吧,前期農作物受災影響嚴重不?”
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提升脫貧質量和成色,堅決守住不出現規模性返貧底線,該鎮常態化開展“雙查雙解”工作,即在各村(社區)駐村工作隊自查和幫扶干部入戶核查的基礎上進行村級交叉檢查。
“通過交叉檢查,重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補短板、強弱項,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切實把脫貧攻堅成果鞏固住、拓展好。”為確保雙查雙解工作順利開展,全鎮抽調縣級幫扶部門駐村工作隊員、鎮村干部54名,成立1個業務指導組和10個檢查組采取隨機抽查、走訪座談、實地查看、查閱資料等方式進行村級交叉檢查,通過檢查全面掌握全鎮鞏固脫貧成果后評估工作進展情況和存在問題,客觀總結各村(社區)工作特色亮點。
據悉,通過“拉網式”大排查工作,累計發現共性問題 17個,個性問題82個,目前全部整改到位,進一步推動幫扶更有力、監測再精準、效果再提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取得新成效,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
聚焦“促銜接”,強化三心管理與服務
不返貧,才是真脫貧。如何讓脫貧人口徹底告別貧困?該鎮黨委政府按照“三心管理”工作法,對全鎮4717戶群眾進行全面排查,將收入穩定、“兩不愁三保障”標準較高的農戶定為“放心戶”,標準偏低的定為“關心戶”,將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定為“操心戶”,實施動態管理。
“太平社區二組養殖戶李保林,因養豬遭遇困境造成家庭困難,致貧風險大,本輪應該納入‘操心戶’重點管理。”為切實解決返貧隱患,鎮村經過集中研判將李保林納入“操心戶”,落實重點監測,提供5萬元合作社資金借款,免其發展的后顧之憂。
全員納入排查,分類建立臺賬。截至目前,全鎮4717戶農戶中,3900戶被列為“放心戶”,711戶被列為“關心戶”,106戶“操心戶”由駐村工作隊員實施重點幫扶、制定幫扶計劃“路線圖”,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根據風險類別、發展需求制定幫扶計劃,做到精準幫扶動態監測。
通過“三心管理”,明確了當前工作任務和攻堅重點,壓實工作責任,倒排完成時間,強化重點推進,抓住補齊短板的有利時機,大幅提升了廣大群眾對當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鄉村振興工作的認可度和滿意度。與此同時,幫扶干部結合“六查”入戶“六問”行動,對全鎮所有“放心戶”“關心戶”“操心戶”的“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飲水達標情況、政策落實情況,消除風險擬定的幫扶措施落實情況,逐戶進行排查,實行動態調整,確保所有“關心戶”“操心戶”全部升級為“放心戶”。
落實“四種機制”,在鞏固成果上下功夫
脫貧攻堅成果來之不易,需要不斷鞏固。長期以來,該鎮以落實考核、督查、防返貧監測、定期匯報“四種機制”為抓手,織就嚴密的防返貧動態監測網,真正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牢牢守住防返貧底線。
“要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飲水等關鍵指標,全面摸清工作短板,對于排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逐村逐項逐人研判到位,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切實抓好問題整改,持續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為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該鎮堅持每月召開防返貧動態監測例會,各村(社區)負責人就脫貧成果鞏固、防返貧監測集中排查工作中發現問題進行匯報。同時由鎮鄉村振興辦牽頭、各村(社區)駐村工作隊負責,逐一對標自查,逐項落實責任,補齊短板缺項。
與此同時,鎮村上下嚴格落實“周統計、月通報、季調度、半年小結、年度總結”工作要求,做好市級每月一次、每次隨機抽取一個村民小組對所有農戶進行全覆蓋核查制度及縣紀委牽頭每月開展一次督查的工作配合。以鎮黨委、政府為主導,堅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原則,采取目標管理、量化考核的辦法,注重實效、激勵發展,科學考核評價鎮村干部參與鞏固脫貧成果銜接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實績,將其作為干部考核評優、各村(社區)名次評比的重要依據,全面激發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激情。鎮紀委、鎮扶貧辦成立專項督查組,通過查看村級臺賬和資料、每村隨機抽取農戶進行入戶走訪,對各村防返貧監測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推進情況進行督導,確保全鎮上下以良好的精神風貌,扎實的工作舉措,持續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