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馬太春 汪銀春 柯玉
一篇篇富有智慧的建言,體現了服務大局的使命擔當;一個個躬身篤行的身影,映照著為民履職的赤子情懷;一次次勇毅探索的創新,彰顯了奮勇爭先的拼搏風采。回首五年履職之路,政協白河縣第九屆委員會交出了一份厚重精彩的履職“答卷”。
五年來,縣政協第九屆委員會在縣委的堅強領導和縣人大、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團結帶領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全體政協委員,緊緊圍繞全縣中心工作,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充分發揮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作用,為實現“十三五”規劃的圓滿收官和“十四五”規劃良好開局、推動白河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續寫了白河政協事業發展新篇章。
不忘初心,深學細悟筑基礎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鄖西縣鄂豫陜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文化廣場,白河縣政協常委會組成人員及機關全體干部手持國旗,與當地干部群眾唱起革命歌曲,頌黨恩,增黨性,表達愛黨愛國之情。
縣政協主席吳德蓮(中)帶領部分政協委員開展民生領域專項視察
五年來,縣政協堅持發揚人民政協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優良傳統,把思想理論建設擺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切實打牢團結奮斗的思想政治基礎。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五年來,縣政協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及時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及時學習貫徹縣十五、十六次黨代會及歷次縣委全會精神,引導政協機關干部和政協委員,切實把中央和省、市、縣委決策部署轉化為履職盡責的自覺行動。
真抓“黨建+”,激發新活力。五年來,縣政協發揮政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核心作用,按要求設立政協機關黨組和專委會黨小組,實現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全覆蓋、黨的工作對全體委員全覆蓋。縣委召開高規格的政協工作會議,對新時代政協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自覺服從和接受縣委的領導,嚴格執行重大事項向縣委請示報告制度,認真落實縣委關于加強和改進政協工作的決策部署,圍繞全縣工作大局,議大事、聚人心、當參謀,確保縣政協工作與全縣中心工作同頻共振。
聚焦中心,服務大局有作為
“要牢記使命、恪盡職守、砥礪奮進,把歷屆政協的好傳統、好作風、好經驗,繼承好、發揚好,緊緊依靠廣大政協委員,圍繞黨政中心,服從服務大局,為實現白河‘追趕超越’展示新作為,作出新貢獻。”縣政協九屆一次會議對全體政協委員提出了殷切希望。
縣政協黨組副書記余盛武(左三)調研木瓜產業發展情況
五年來,縣政協堅持“三個圍繞”“十個聚焦”的履職思路,在一次次視察中,真誠傾聽群眾呼聲履職為民;在一件件實事辦理中,真情關心服務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為白河政協事業的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
人民政協為人民。聚焦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和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縣政協圍繞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構建形成以全委會議為龍頭,以常委會議和專題協商會議為重點,以對口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為常態,以協商議政會、民主監督協商為特色的協商議政新格局。五年來,召開全委會議6次,常委會議27次,主席會議42次,專題協商會議55次。
縣委政府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政協履職就跟進到哪里。緊扣全縣重大項目建設、重點工作推進和發展環境改善,先后組織開展基層人才隊伍建設、三產融合發展、社區工廠、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發展、鄉村振興等方面課題調研視察20余次。圍繞社會事業發展和民生改善,先后組織開展了新民風建設、加強和改善城鎮管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康養產業發展等方面工作調研視察10余次。圍繞城區停車難、縣城老舊小區改造、學校德育工作等方面熱點問題與相關部門開展對口協商。累計形成調研視察報告30余份。其中《關于我縣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關于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考察調研情況的報告》被省政協評為優秀調研報告。
黨委有號召,政協有行動;人民有呼喚,委員有擔當。聚焦縣城河街棚戶區改造、脫貧攻堅、優化營商環境、校園周邊環境整治等問題開展專項監督,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意見建議,促使有關問題得到整改落實。政協委員圍繞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累計提出提案554件,審查立案494件。實行政府和政協領導領銜督辦重點提案及重點提案帶案視察制度,制定并落實《提案工作表彰獎勵辦法》,累計表彰獎勵優秀提案72件、表彰提案承辦先進單位44個、先進個人61人。積極推薦政協委員擔任行風監督員,監督支持執法執紀部門和窗口服務單位在行政執法、效能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平安創建等方面開展民主評議和專項監督,促進了政風行風的持續好轉。廣泛收集、及時報送社情民意信息,客觀反映基層情況,務實提出意見建議,累計反映社情民意71期500余條。
緊貼民心,高質量發展有力度
縣政協主席擔任永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搬遷總指揮,包抓蘇秦佳宏400噸雙烯生產線項目,積極推進土地征收、廠房建設,及時解決征地拆遷矛盾,設法破解項目融資困難,協調督促辦理各種手續,企業遷建目標順利實現,雙烯生產項目按時投產。一名副主席擔任構坪路援建責任指揮,長期駐守一線,動員征地拆遷,化解信訪矛盾,督促施工進度,保證工程的按時竣工投用。
縣政協組織委員重溫“三苦”精神
政協領導承擔8家重點企業包抓任務,定期深入一線調研指導,幫助企業破解難題。縣政協機關按時按要求完成包抓河街三項工程房屋征收任務,引進招商項目6個,完成投資過億元。廣大政協委員以強烈的大局意識、發展意識,積極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參與新冠疫情防控,助力復工復產,為實現“六穩六保”作出了積極貢獻。
“干”字擔日月,“實”字寫春秋。縣政協始終把助推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落實4名領導包抓16個村,定期進村入戶落實精準幫扶措施,指導駐村工作隊制定脫貧攻堅計劃、協調落實項目資金、完善信息資料檔案,切實幫助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縣政協機關包抓冷水鎮興隆村脫貧攻堅工作,緊扣“兩不愁三保障”和收入達標,把建強基層組織、發展特色產業、改善基礎條件、培育市場主體、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美化村容村貌,促進群眾持續增收和民生福祉改善。全體政協委員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獻計出力、捐資捐物,通過產業幫扶、消費扶貧、捐資助學、助危濟困、搶險救災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貢獻力量。據不完全統計,累計捐助扶貧公益事業資金1000余萬元,有21名委員或委員所在企業受到省市縣脫貧攻堅表彰。
凝聚人心,務實創新展形象
9月21日是“委員活動日”,廣大政協委員積極“走基層、聽心聲、辦實事”,踐行“讓政協走進群眾,讓群眾走進政協”。
圍繞政治理論、政協業務、國學經典等方面知識開展委員集中培訓
縣政協舉行“委員工作室”授牌儀式
五年來,縣政協始終堅持發揚民主、增進團結,與時俱進、固本培元,凝聚發展合力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參政議政的要素保障更加堅實。
緊扣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團結社會各界,努力凝聚支持改革、參與發展、共建平安白河的強大合力。邀請各行各業和社會各界優秀人士加入委員隊伍,組織委員參加政協各類會議、活動及全縣相關會議。定期邀請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新社會階層參與調研視察、評議監督等履職活動,圍繞“雙走進”“我為群眾辦實事”等主題,開展“委員活動日”活動,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全體委員的團結合作意識不斷提高。注重加強與省市政協及兄弟縣區政協的交流聯系,積極配合來白開展脫貧攻堅、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公共衛生與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發展等視察調研活動。高質量承辦全市政協黨建工作座談會、全市政協新聞宣傳工作會議和全市政協系統乒乓球友誼賽等重大會議和活動。積極參與溧白協作交流,參加川陜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座談會和川陜革命老區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研討會,機關干部積極參加市政協組織的履職培訓、座談交流等活動,拓展聯誼交流,展示了政協團結協作、開拓奮進的良好風貌。
圍繞“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目標,先后舉辦委員培訓班3期,在培訓老師選擇上,既有省市專家教授,也有本縣領導和政協干部,在培訓內容安排上,既有政策理論和政協業務知識,也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社交禮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生態旅游等內容,不斷提高委員政治素養和履職能力。同時,探索委員履職新途徑,成立衛著勤委員工作室,經常性組織工作室委員傾聽民聲、反映民意,先后報送5期質量較高的社情民意信息。制定出臺《委員履職管理評價辦法》,明確“五個一”履職要求,每年組織1次委員考核并通報結果,每2年評選表彰一次優秀政協委員,著力打造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委員隊伍。
按照建設“學習型、務實型、和諧型、清廉型”機關的要求,著力加強政協機關服務保障能力建設,縣政協機關成功創建市級“文明單位”,在全縣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中連年獲得優秀等次。立足于存史資政、團結育人,充分發掘白河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加強史料征集,編輯出版《白河縣文史資料第六輯》和《白河縣十大工程文史資料專輯》。在《各界導報》《安康日報》和各界新聞網、市政協網站、微白河、白河政協網站、白河政協微信公眾號等各類媒體刊發稿件400余篇,縣政協先后2次被省政協評選表彰為“新聞宣傳發行先進單位”、3次被市政協表彰為“新聞宣傳先進單位”,5篇新聞稿件獲省、市政協好新聞表彰。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肩負著時代重任和人民重托,新一屆政協及廣大政協委員已揚帆起航,將把助推白河高質量發展作為工作主線,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推動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圍繞打造“智慧、活力、民生、和諧、效能”五型政協目標,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守正創新,踔厲奮發,以高質量的協商議政助推白河高質量發展,以優異的工作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