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發立
盛夏時節,走進白河縣雙豐鎮,干凈整潔的道路、整齊劃一的花草樹木、錯落有致的農家院落,處處呈現出一幅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連日來,雙豐鎮結合自身實際,科學謀劃、上下聯動、持續發力,全面掀起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熱潮。
創意柴草堆 “鄉丑”變“鄉愁”
“我們平常生火做飯離不開這些柴火,之前隨意擺在門口確實不像樣,村‘兩委’積極引導我們將這些柴火規范整齊擺放,經過整理后的柴火堆看著就舒坦。”50多歲的村民曹運全連連稱贊。
曹運全口中說的柴火亂堆亂放現象在該村廣泛存在,不但影響村容村貌、戶容戶貌,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針對這一難題,雙豐鎮在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中,創新思維,因地制宜,引導群眾將小枝條捆扎齊整,將柴分段鋸成方便使用的長度,按一定的方式碼放整齊,一些有創意的群眾把柴堆碼成了藝術品、壘成景觀墻,形成各具特色的柴藝景觀,并將“講文明、樹新風”等宣傳標語點綴其間,讓凌亂的柴火堆變成了家家戶戶特有的“景觀點”。
據悉,雙豐鎮將持續推進“微改造”,摒棄大拆大建,因戶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輪胎、木頭、瓦片、磚頭等廢舊物品打造“微景觀”,引導群眾在方便用柴的同時,努力將柴火堆變美觀、變景觀。
全民齊動手 舊貌換新顏
在雙河社區,村民們一會兒拿著火鉗、垃圾袋、掃把等在河邊、馬路邊、庭院邊、小路上撿拾、清掃垃圾,一會兒又一起清理路邊沙堆、磚堆等,大家默契配合,分工有序,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現在馬路上、河道邊及每家每戶的庭院里比之前看著清爽、舒心多了。”人居環境變好了,村民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也提升了,個個喜笑顏開。
連日來,雙豐鎮全體黨員干部帶頭上陣,下沉到組到戶,主動亮身份、領責任、爭先鋒,引導群眾從自身做起,自覺做到垃圾不亂扔、污水不亂倒,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同時,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宣傳平臺,依托院壩會、宣講會、入戶走訪、微信群等多種宣傳形式,對群眾開展“門前四包責任制”宣傳教育,全方位、多角度廣泛深入宣傳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意義,形成人人動手、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
建強新機制 常態又長效
“這一戶房屋東頭處有雜草未清理干凈,需要扣1分,得9顆星。”“這一戶墻角處柴火堆放不整齊,院子里有白色垃圾,需要扣2分,得8顆星。”天順社區正在開展7月份第三次人居環境整治現場評議活動。
為建立人居環境長效管理機制,雙豐鎮各村(社區)通過建立“日巡察、周評議、月調度”工作機制,曬一曬、比一比,正面激勵與反面警示相結合,宣傳表彰先進、鞭策督促后進,變“一冷一熱”為“兩頭熱”,進一步激發群眾增強環境整治的內生動力。
在全面鋪開的基礎上,雙豐鎮選擇部分村、組、戶重點推進,樹立典型,形成示范,讓廣大群眾學有榜樣、干有標桿。同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以黨員先鋒為表率,把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作為錘煉黨性的必修課,形成“支部引領、黨員示范、群眾參與、共建共享”的人居環境整治新格局。
下一步,雙豐鎮將持續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上下足繡花功夫,以點帶面,以改促優,讓“掃干凈、擺整齊”成為常態,持續推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繪就“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