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聶艷秋
初秋時節,寒意漸起,走進白河縣城關鎮安槐村四組李家陽坡,老遠就聽到魯忠平的養牛場傳出的“哞哞”叫聲。說起養牛,正在養牛場內整理草料的魯忠平打開了話匣子:“我從小就羨慕村里養牛的人家,現在每天經管著牛群,心里很得勁。”
1995年,魯忠平背井離鄉開啟了自己的打工之路,先后在北京、云南、山西、湖南等地打拼。“前幾年一年辛苦點能掙個十六七萬元。”魯忠平說,雖說城市繁華,但他始終牽掛著家鄉。借著返鄉創業的政策支持,2021年,魯忠平毅然回到了家鄉,在一個自己不熟悉的領域“闖蕩”起來。
經過前期了解,2021年4月,魯忠平拿出10多萬元,在老家房屋旁修建了一個牛棚,并買來了17頭土黃牛,當起了貨真價實的牛倌,正式按下了自己的“追夢鍵”。
“剛開始也是一點點嘗試,養殖技術不成熟,所有的學習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魯忠平說,自己剛剛入行的時候酒糟喂養過量,導致養殖才2個月就死亡了4頭牛。
“壓力實在是太大了,那段時間根本吃不下飯,整晚都在發愁。”談起初期養殖遇到的困難時,魯忠平笑著說,村“兩委”聽說情況后,給他介紹了幸福村有著多年養牛經驗的老獸醫賀福學,讓他向其學習。
一次損失,并沒有把魯忠平打倒,反而他更加積極地學習各種肉牛養殖知識,每年參加縣上舉辦的致富帶頭人培訓,在養殖過程中不斷摸索學習,慢慢地,養殖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魯忠平都能夠輕松解決。
為了讓牛長得更壯,魯忠平為它們合理調配“伙食”,青草、玉米、大豆、豌豆、麩皮輪著喂養,每天還會仔細觀察每一頭牛的身體和精神狀況,進食以及反芻情況。在他的悉心喂養下,2021年11月,第一批膘肥體壯的牛出欄了,8頭牛按照每斤18元的價格賣給了牛販。拿著賣牛的8萬余元收入,魯忠平覺得再辛苦都是值得的,也堅定了他擴大養殖規模的想法。
今年魯忠平養牛場已經達到30余頭的養殖規模。為了提高產量和質量,他流轉了30余畝土地用來種植,并聘請了村上7個村民進行日常耕種以及牛群的日常管護。“在這里干活,離家也就幾步路,每年還能掙個2萬來元。”在該養牛場務工的吳遠山說,這份工作相當不錯。
“你們如果想養牛,就只管買來喂起。養殖過程中,如果遇到什么問題,只管來找我,我幫忙解決就是了。”牛的腸胃怎么調理、牛怎樣快速增肥,魯忠平給村里養牛戶當起了免費的技術顧問,在魯忠平的帶動下,村里不少村民相繼加入了養牛隊伍。
“我打算籌集資金,明年最少養殖50頭牛,改善棚舍環境,做好規模化養殖。”談及下一步的發展,魯忠平說,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都富才是富,自己要繼續擴大養殖規模,為村里的鄉親們帶好頭、作示范,領著大家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