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丁衍明
初秋的夜晚涼爽怡人,白河縣陳莊社區普法流動講堂如期開講。“今天主要給大家講一講民法典關于借款合同的法律規定和婚姻家庭特別是繼承方面的法律知識。”卡子司法所所長吳經山說,“我講的這些,都是根據大家上次的‘點菜’,今天來‘下廚’,希望對大家學法用法有所幫助。”
吳經山所說的“點菜”“下廚”,是白河縣近年來探索推行的“普法流動講堂”法治宣傳教育模式,以“群眾點菜、干部下廚”方式,讓法律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
從“端菜”變為“點菜”,以精準的需求征集提高普法針對性。堅持問需在前、服務在后,對接群眾法律需求,圍繞“八五”普法規劃實施,聚焦憲法、民法典和治安管理處罰、法律援助、食品藥品、電信詐騙預防、社區服務、物業管理、征地拆遷、婚姻家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個人信息保護等與群眾切身利益、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按照不同層次、不同對象、不同人群對法律的不同需求,編制普法“菜單”,從過去“我宣傳什么你聽什么”轉變為“你需要什么我講什么”,實現法治宣傳教育與對象相結合、與需求相結合、與實踐相結合,讓普法宣傳更具針對性。
從“漫灌”轉向“滴灌”,以精致的產品供給增強教育感染力。統籌整合各級普法資源,以法官、檢察官、警官、司法所干部、律師、法律顧問、人民調解員等為主體,組成普法小分隊,根據群眾需求和普法“菜單”,精心準備普法內容和宣傳課件、講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喜聞樂見的方式、真實有趣的案例,使法治宣傳教育更接地氣、更受歡迎。特別是在民法典宣傳中,細致解讀公民的民事權利、未成年人保護、民間借貸、婚姻家庭、遺囑繼承、合同糾紛等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熱點問題,將民法典知識送到群眾身邊、融入生產生活。舉辦全縣法治宣傳教育課件制作及宣講競賽,常態化開展司法所工作人員、鄉村“法律明白人”、村(社區)法律顧問業務培訓,提升普法宣傳隊伍素養,提高法治宣傳教育的滲透力、感染力。
從“會場”搬到“現場”,以精細的法律服務增強群眾獲得感。以群眾會、小組會、院落會等靈活宣講方式,采取理論宣講、以案釋法、贈送法律知識讀本、有獎問答等多種形式,將法律知識送到村組院落和田間地頭,讓群眾坐得住、聽得懂、學得進、記得住、用得著。把普法宣傳與文藝演出、政策宣講結合起來,借助“三下鄉”、旅游文化節、農民豐收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多渠道、多形式組織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拓展法治宣傳教育覆蓋面。600余名鄉村“法律明白人”發揮人熟、地熟、事熟的優勢,用村民聽得懂的大白話現身說法,影響帶動身邊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堅持法治宣傳教育與基層依法治理有機融合,圍繞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法律服務需求,加快建設完善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群眾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提供“一站式”服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八五”普法以來,全縣累計組織開展各類普法宣傳活動600余場次,發放宣傳資料、法律書籍3萬余份(本),受理群眾法律咨詢12000余件(次)。多層次多領域全覆蓋的法治宣傳教育蓬勃開展,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主動性明顯增強,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不斷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