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丁衍明
近年來,白河縣將社區矯正作為社會治理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認真貫徹落實社區矯正“一法一辦法一細則”,堅持矯正監管與教育幫扶兩手抓,矯心與正行相結合,實現矯正對象“管得住”“幫得好”“矯得正”,社區矯正工作法治化、規范化、精細化水平不斷提升。
從嚴監管,在“管得住”上有力度
嚴格落實監管制度,防止社區矯正對象脫管、漏管和重新違法犯罪,是社區矯正的基本任務,也是全面推進社區矯正工作的前提和條件。
為此,從接收社區矯正對象開始,縣司法局和執行地司法所工作人員認真核對法律文書、辦理接收登記、建立檔案,并宣告社區矯正對象的犯罪事實、執行社區矯正的期限以及應當遵守的規定。根據社區矯正對象的性別、年齡、心理特點等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矯正方案,實現分類管理、個別化矯正。矯正期間,通過信息化核查、電話查訪、實地走訪等措施,精準掌握每名矯正對象的現實表現。定期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個別教育談話,及時了解社區矯正對象的思想動態和生活工作情況,有特殊情況及時調整矯正方案,實行精準管理,嚴防脫管失控。
縣司法局爭取資金近200萬元建成智慧矯正中心,充分運用社區矯正綜合管理系統、移動執法監控系統、視頻監控系統、遠程督查系統,實現了社區矯正對象軌跡可視化、移動執法情形可視化、社區矯正執法場所可視化、視頻指揮調度可視化。社區矯正對象可以通過自助矯正終端,自助辦理報到登記、信息采集、日常報告、教育學習等業務。
精準幫扶,在“幫得好”上有溫度
“我要感謝洪所長!在我人生最艱難的時候拉了我一把,不但解決了我的生活難題,也教會了我重新做人!”
李某因犯交通肇事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宣告緩刑二年。原本靠跑運輸掙錢養家,在緩刑考驗期內不能駕車,生活無來源,李某一度情緒低落、消極悲觀。西營司法所所長洪元文及時對他進行心理疏導,一方面針對李某懂汽車修理的特長,積極聯系一汽修企業,幫助李某就業;另一方面,協調鎮村為李某父母落實生活困難救助政策。重新工作的李某也重拾了生活信心。他逢人便講,“我在法律的陽光下,獲得了新生與希望。”
社區矯正不僅是刑罰執行活動,更是集教育、幫扶、改造為一體的社會化工程。加強教育幫扶,能夠有效預防和減少社區矯正對象再犯罪或重新犯罪。
為使社區矯正對象更好地融入社會,白河縣多措并舉加強社區矯正教育基地、公益活動基地、就業基地“三類基地”建設,幫助社區矯正對象解決就業、就學、就醫、生產生活等困難問題,確保其在矯正結束后,能夠順利融入社會。
真情感化,在“矯得正”上有深度
“接受法院判決時,感到非常迷茫。當我到茅坪司法所報到時,工作人員讓我看到了希望。非常感謝工作人員對我耐心教育和幫助,定期開展法律學習、道德教育、公益活動,我不僅學到了很多法律知識,思想上也有了很大轉變。”9月15日,茅坪司法所在開展社區矯正“行善養德”活動時,社區矯正對象張某發自內心地說。
像張某一樣,眾多社區矯正對象從入矯時的茫然、失落到解矯時的樂觀、自信,源于白河縣堅持矯正矯“心”的工作理念。
社區矯正對象大多罪行輕微、主觀惡性不強,觸犯刑法后他們往往面臨與家庭脫離、與社會脫節,在心理和生活上存在一定困難。近年來,白河縣各司法所先后組織開展“我要上講臺 爭做好公民”和“行善養德”活動120余場次,引導培育社區矯正對象在思想上和行動上知善、向善、從善、行善,促其積極改造,重塑健康心理。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實施以來,白河縣堅持嚴管厚愛相結合,社區矯正對象未出現脫管、漏管和重新違法犯罪現象。”白河縣司法局負責人介紹說,“社區矯正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在刑罰執行方面的重要體現。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嚴管厚愛、矯心正行,既彰顯刑罰執行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又幫助社區矯正對象修復社會關系,順利回歸社會,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犯罪,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