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聶艷秋
開溝、起壟、撒灰、放種、覆蓋……時下,正是種植魔芋的最佳時節,在白河縣城關鎮幸福村九組天麻的種植基地里,村民們正忙著翻土套種魔芋,大家分工明確,干勁十足,現場一派繁忙的勞作景象。
“為了保證魔芋的成活率,我們基地每天都安排20來人務工。”白河縣豐田天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吳豐田說,再有兩天時間,300畝魔芋就能全部種完。
“這個活很輕松,有時間就來干,一天120塊,在家門口就能把錢掙了。”該村村民吳家洪對這份既能照顧家庭,還能有一份收入的工作十分滿意。像吳家洪一樣實現就近務工的村民還有30來人,人均年增收6000余元。
距此不遠的天麻種植基地,林木郁蔥,清新的空氣中夾雜著泥土的氣息,吳豐田邊查看土壤情況,邊介紹:“這段時間天氣轉晴,墑情充足,等魔芋種植結束后,合作社將組織工人進行天麻菌床的培育,為后期天麻種植奠定基礎。經過幾年的探索和發展,在村‘兩委’的幫扶和指導下,合作社充分利用當地優勢資源,積極發展產業,實現了從培育菌床、培育籽種、栽培商品麻等鏈接式發展,形成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經營模式。截至目前,合作社累計實現商品天麻育種7000平方米,菌床培育35000平方米,魔芋種植300余畝。”
自2018年開始,該村通過“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發展天麻種植產業,截至2021年累計帶動貧困戶120戶增收,累計分紅91875元,帶動本村和鄰村已脫貧戶和其他村民勞動就業57人,人均年增收12000元以上。
與此同時,位于該村六組的養蜂場中,數百個方形蜂箱排放在樹林間,成群的小蜜蜂在蜂箱前飛舞,空氣中飄散著淡淡的甜味兒,養蜂場的負責人潘布洪正忙著給蜜蜂分箱,熟練地動作源自于他7年的中蜂養殖經驗。從開始接觸中蜂養殖到現如今成為產業發展大戶,潘布洪將這些歸功于村“兩委”的大力支持和正確引導。
從2012年成立中蜂養殖合作社開始,該村就通過組織集中技術培訓和蜂場管護,條件成熟的由合作社扶持培養成養蜂大戶,根據地域劃分,將養殖中蜂的村民分成小組,由技術過硬的大戶帶養,在保證蜂蜜產量的同時,最大限度降低風險,合作社統一提供技術指導,對蜂蜜品質進行把關,再以保底價全部回收進行統一外銷,大幅度帶動貧困群眾增收。如今,該村的蜂群數量、蜂產品產量持續增長,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涌現出梁昌喜、熊隆平、潘布洪等10余戶養蜂大戶,全村養蜂已經達到1600多箱。
近年來,該村積極探索生態價值提升機制,持續放大生態優勢,充分發揮8500余畝林地資源,將發展林下經濟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以魔芋、天麻種植,中蜂養殖等林下產業為重點,著力打造地方特色林業產業,促進林業產業轉型升級,培養林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實現生態和經濟效益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