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呂曉紅)近年來,白河縣建立農村黨員分類管理機制,根據不同類型黨員特點,精準分類管理,著力提升農村黨員教育管理科學化水平。
“目標式”管理,讓在職黨員“在崗有作為”。開展農村在職黨員承諾踐諾行動,針對基層普遍反映、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鼓勵村(社區)黨支部書記積極思考項目,采取支部評、黨委審的方式嚴格把關,全縣122個村(社區)黨支部書記共確定“書記項目”231個。同時,督促黨組織書記發揮“第一責任人”作用,帶動村“兩委”成員積極作為,每人制定1條以上內容具體、可操作性強的承諾事項,實施在職黨員任務清單掛圖作戰,公開晾曬成果,引導找差距、補短板。去年以來,全縣在職農村黨員累計辦理各類實事1250件,落實黨支部議事380件,有效激發干事創業熱情。
“定責式”管理,讓無職黨員“定崗有所為”。為發揮農村無職黨員在推動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等方面的作用,該縣推行“10+N”崗位設置模式,設置矛盾調解、發展村集體經濟等10個共性崗位,確定若干個性化崗位,引導全縣農村無職黨員主動認領崗位,承諾事項3.1萬余個,化解矛盾糾紛6800余起,將153名表現突出的無職黨員納入村級后備力量培養,既充分發揮黨員在村級發展中的作用,又助推村級后備力量的培育儲備。同時,落實1名“黨員中心戶”聯系10名左右“骨干黨員”,1名“骨干黨員”聯系N戶群眾,每月走訪聯系戶不少于1次,通過織密“一張網”,實現聯通“千萬家”。
“風箏式”管理,讓流動黨員“離鄉不離黨”。充分發揮農村流動黨員的“雙向帶動”作用,積極開展流動黨員“三訪三找”行動,即上門訪、電話訪、微信訪和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黨員找黨員,建立流動黨員服務中心(站)17個,建立流動黨員網絡黨支部122個,在流動黨員集中地建立流動黨員黨支部3個,讓離家黨員在外有“家”。打造“云間課堂”,制定流動黨員“學習計劃”,依托學習強國APP、先鋒公眾號等線上學習平臺,利用微信群、電子郵箱定期推送學習資料,幫助流動黨員及時掌握黨的最新理論知識,確保流動黨員學習“不斷檔”、管理“不掉線”。
“余熱式”管理,讓年老黨員“銀齡綻芳華”。把發揮老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作為推進基層治理的有力抓手,利用老黨員威信高、經驗足等優勢,鼓勵其擔任小組共治理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成員,引導其成為政策傳遞的“宣傳員”、矛盾協調的“調解員”、建言獻策的“參謀員”、推動監督的“督察員”。動員老黨員積極發揮余熱,主動參與村務監督、培養中青年黨員或培育村級后備力量等工作,為村級發展再作貢獻。健全完善黨內關懷幫扶機制,傳遞黨組織的溫暖,開展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評先選優、節日慰問等活動,增強榮譽感、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