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柯艷)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安康高新區把實現學前教育普及普惠作為提高普惠性公共服務水平和推進共同富裕的重大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前教育規律,強化政府主體責任,全區民辦幼兒園普惠率達85.7%,在“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方面,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幼教事業的康莊大道,為構建有質量的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提供了安康“高新經驗”。
全面就近入園,擴展普惠資源
頂層規劃,為教育高質量發展強筋壯骨。安康高新區管委會高度重視,科學決策,按照“統籌規劃、公益普惠、優質發展”的原則,將幼教資源布點規劃與城鎮化進程、人口變化趨勢、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短缺的實際相結合,與安康中心城區教育提升工程相結合,在全區建設前期規劃中確定在每個新建小區配建標準民辦普惠性幼兒園,并堅持在小區實際建設規劃審批時均優先預留幼兒園建設用地,尤其對普惠性資源布局進行了統籌優化,確保實現所有適齡幼兒就近入園,為高新區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前瞻性、科學性、基礎性作用。
精準施策,促進學前教育發展多元化。在安康高新區管委會的領導和支持下,高新區教育體育和文化旅游局結合全區學前教育布點規劃和實際發展需求,按照普惠為主、公辦并舉的發展思路,廣泛招賢納才、吸引民間社會資金投入,實行多元化辦園。同時,不斷深化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建立規劃引領、標準化的社會資本投入為主、管委會獎補扶持配套建設為輔的建設機制,通過提供辦園場地、補助辦園經費等方式,積極引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民辦普惠性幼兒園,補齊普惠資源短板,促進了民辦幼兒園的快速發展,推進了普惠性資源擴容增效。
加大扶持力度,改善辦園條件
靶向施策,精準獎補。為確保普惠政策落地,實現辦園條件不減、群眾負擔不加的學前教育辦學目標,高新區管委會采用“舉辦者自籌+財政獎補”機制,出臺了《安康高新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及管理辦法(試行)》,鼓勵、引導和扶持民辦幼兒園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性、普惠性的學前教育資源。為公正公平考核評價,高新區教育體育和文化旅游局印發了《普惠幼兒園分類定級工作實施方案》,堅持每年評定一次,從全省范圍內精選評估認定專家形成評估專家組,高新區紀檢監察工委和高新區財政局介入監督,評估組通過現場查看、問卷調查、座談訪談、資料查閱、數據統計、走訪調查等形式,最終評為1至5個等級,經認定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按照認定等級和在園幼兒數,以每生每月600元、500元、400元、300元、200 元的標準由高新區財政補助保育費。同時可享受項目建設相關減免政策,享受中省生均公用經費補助、貧困生資助、普惠幼兒園獎補等政策,可等同公辦學校收費標準收取水、電、氣等費用,還可享受政府公益性崗位經費補助,用于安保員、炊事員、工勤人員工資。
自2020年秋季至今,高新區管委會累計撥付普惠幼兒園專項獎補資金2340.43萬元。政府的財政支持,極大地激發了投資者辦學動力源泉,促推了高新區民辦幼兒園基礎建設條件的提升,有效遏制了民辦園過高收費和過度逐利行為,使人民群眾對幼有所育、幼有優育的美好期盼得以逐步實現。
加強師資建設,強化教育管理
提高保教質量,師資是關鍵。安康高新區探索教師隊伍建設體制改革,積極探索民辦普惠幼兒園采取“民辦+公辦”教師互補機制,組建學前教育集團,通過“強園+弱園”辦園的模式,民辦普惠性幼兒園以民辦教師為主、公辦教師為補充,讓越來越多的非在編教師看到了希望,一股“學、趕、超”的熱潮在幼兒園涌起。區教體局根據集團化辦學需要,先后選派多名公辦教師到民辦普惠性幼兒園工作,引領帶動民辦幼兒園開展保教科研活動,有力提升了幼教隊伍的專業素養。同時,高新集團公司從教育發展基金中安排專項經費,用于幼教提升質量,并經高新區認定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與公辦幼兒園同等享受園長、骨干教師等從業人員的有關培訓政策。目前,全區共有幼教從業人員878人,專任教師419人,專任教師中取得幼兒教師資格超過70%,為教師的發展鋪路架橋、注入了新的活力。
為推動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安康高新區教育體育和文化旅游局出臺《加強民辦幼兒園規范管理的實施意見》《高新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分類定級評估獎補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等相關制度,探索推廣“園區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和“家園共育、區園聯動”的服務模式,推進“公民一體、家園一體、保教一體、玩樂一體”辦園,實施“孩子入園省心、家長托園放心、教師工作專心、幼兒成長開心、社會擇園遂心、扶貧助困暖心”方法路徑,著力加快學前教育的改革發展,構建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多元辦學格局,讓全區幼兒有學上、上好學更有了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