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旭
由于經常給業主敬禮,今年36歲的安康高新區現代城小區保安穆濤在物業圈“出名”了。看到不少業主在抖音上發他的工作狀態,他有一點懵,“有些意外”。在他看來,敬禮是他對來往業主表達尊重的一種方式。“再說尊重并服務業主不是我的本職工作嗎?”
一個反問恰好詮釋了他的工作態度。其實,真正讓穆濤“出圈”的不僅僅是敬禮這個行為,更是他熱情周到、細致入微的服務。
由于工作性質的原因,早起是穆濤的必備流程。不管春夏秋冬,他每天早上都5點40起床,收拾好后6點28準時在后張嶺菜市場坐26路公交到現代城小區。7點打卡結束后,就到了孩子上學、業主上班的高峰期,小區的北門頃刻之間被人潮所包圍,這才是他的“主戰場”。
每當這時,穆濤都會筆挺地站在北門的保安亭,向每輛進出的車、來往的業主,一遍遍地敬禮,并時刻關注業主需求。由于流動性車輛比較多,加之周圍有兩個學校,人員密集,有些年老的業主買菜稍微多一點,就很不方便,穆濤都會及時上前搭把手;看到騎電瓶車送孩子上學的業主時,還會叮囑他們注意安全;遇到過馬路的小孩,穆濤會隨時關注路況,確保孩子安全。
度過早上這個小高峰后,他趕忙去北門外的商鋪幫助商戶將門前衛生打掃干凈,將東西擺放整齊。然后在自己的網格片區來回巡邏,及時撿起地上的垃圾,規范違停的車輛,幫助有困難的業主。至于每天要巡邏多少次,穆濤已經記不太清,只知道手機上顯示的步數隨隨便便都在2萬步以上。
細致、耐心成了穆濤的代名詞。之前在波爾多莊園擔任保安時是如此,來到現代城小區后亦是如此。無論在哪里,他總是備受業主點贊。
在他看來,作為保安,就是要用心為小區業主服務,不僅僅是到處巡邏,更要有細節性的服務意識。比如刮風下雨時業主家窗戶沒關,要及時通知他們;比如哪家屋里冒煙了,不管有沒有火災,都得趕緊上去看看;比如有些業主臨時回去取東西,要幫他們照顧好孩子。總之,“要把好服務做到業主心坎上”。
對于他身上的這些優秀品德,60歲的業主萬紅霞兩年前就發現了。“無論我什么時候見到他,他都使用文明用語。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下大雨,他站在保安亭值班,看到迎面走來的業主沒帶傘,他就趕快把自己的傘送過去,給業主打上。現在連我的小孫子都說,保安叔叔特別好,還學他敬禮。”
“對比太明顯了。”家住別的小區、在現代城小區黨委工作的李中華也深有感觸。“我們小區的不少業主甚至以穆濤為例在群里喊話,讓物業多學學人家。穆濤做的這些事情看似簡單,但卻讓整個小區都有了溫度。”
在現代城的業主看來,保安師傅的幫助其實是種軟性服務,相比于社區的基礎設施來講,這些舉動會讓人感覺更溫暖。
曾有人質疑穆濤在作秀,也有人覺得這是細碎又繁瑣的“無用功”。
對于這些,穆濤并未過多反駁,而是以更堅定的敬禮、更用心的服務,予以回應。“我也收獲了很多溫暖,不少業主會讓孩子給我送水送花,也有業主喊我到家里吃飯,甚至有的業主有事時,還會暫時把孩子托付給我,這都是對我的信任。”穆濤告訴記者。
“工作不分高低貴賤,對得起良心就好。”接受采訪的當天晚上,穆濤在朋友圈發文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