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李星星)近年來,安康高新區始終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以政策精準落地、招商引資提質、人才科技賦能、金融創新支撐為突破口,全力打造“營商環境最安康”金字招牌。
全程保駕護航,打造項目落地“強磁場”。始終堅持“項目為王”,以精準招商和全鏈條服務吸引優質企業,聚焦高新區消費電子、新型材料等五大產業鏈,創新“五位一體”招商模式,通過駐外聯絡處、產業鏈招商小分隊精準對接,2024年簽約落地光學元器件研發基地、釩電全產業鏈基地等標桿項目31個,引進過5億元項目7個。推行“項目管家”“一企九員”服務機制,從供水供電到生活配套全程保障,建立項目全生命周期“智能樹”,實現審批“多測合一”“拿地即開工”,項目審批時限壓縮至22—55個工作日。
免申即享直達,釋放產業發展“新動能”。以政策精準供給為核心,構建“免申即享+上門服務”雙輪驅動模式,開通“免申即享”線上平臺,組建“政策專員+專家顧問”服務團隊,創新推行土地“先租后讓”、彈性供地政策、“政策上門”等定制化服務模式,編制《項目申報全流程指南》標準化工具包,為企業降本增效提供堅實保障。通過多措并舉,累計兌現獎補資金4.18億元,其中“免申即享”占比達67%,政策申報平均辦理時限由28天縮短至7天,資金撥付時效提升80%;開展上門宣講活動27場次,覆蓋企業1027家,形成解決方案274項。
創新平臺聚智,激活科技創新“主引擎”。聚焦“人才強區”戰略,高新區出臺人才新政27條,建設秦創原安康創新飛地孵化園,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6個,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231家、組織申報高新技術企業40家,技術合同登記額達2.88億元。通過“科學家+工程師”隊伍、瞪羚企業培育計劃,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8項,建成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平臺58個。同時,優化人才安居、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務,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
多元賦能增效,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高新區創新金融支持模式,搭建全省首個縣域級融資信用平臺,入駐金融機構30余家,上架金融產品55項,累計撮合融資8700萬元。推廣知識產權質押、無還本續貸等多樣化擔保方式,設立“四貸促進”金融服務站,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低息貸款和信用支持。同時,強化風險防控,建立“早發現、早預警”機制,確保金融安全與企業發展雙贏。
以營商環境之“優”,促高質量發展之“進”。從“數據孤島”到“一網通辦”,從“政策上門”到“免申即享”,從“單點突破”到“全鏈護航”,安康高新區以刀刃向內的改革魄力和久久為功的服務理念,持續擦亮“營商環境最安康”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