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不居,時節如流。過去的2019年,漢濱區收獲了一張漂亮的生態環境質量“成績單”。
2019年,漢濱區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打贏藍天、青山、碧水、凈土保衛戰為總體部署,堅持市區一體、重拳治污,污染減排任務超額完成,環境應急監管能力穩步提升,全區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
2019年,我們留住了藍天白云。中心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26天,超省考任務15天,較2018年優良天數增加1天,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39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排名全省前列,超省考核任務7.14%。我們留住了碧水綠山。全區流域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漢江出境水質斷面穩定保持Ⅱ類水質,月河、吉河、黃洋河、恒河水質均達到功能區劃標準,中心城市及建制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合格率100%,青山范圍內的突出生態破壞行為得到有效遏制。一年來,我們留住了花香鳥語。各類保護區內礦權已全部退出,且未新設礦權,生態系統加快修復,生態功能持續提升,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2019年12月30日,漢濱區人大常委會召開生態環保工作專題詢問會。27名委員和9名人大代表對區政府11個部門提出了詢問后,對答復情況進行現場滿意度測評,結果喜人:非常滿意35票,基本滿意1票。
代表和委員們表示,漢濱四大保衛戰四箭齊發,有聲有色,讓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人居環境更優美了!
聚焦重點 源頭治理護藍天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人民群眾時刻需要清新的空氣,大氣污染防治就是最大的民生。
但是,2019年春節期間,安康中心城區燃放煙花爆竹失控,空氣質量嚴重惡化,被生態環境部預警、省政府約談,中央大氣專項督察組進駐督察,面臨問責風險,工作壓力空前。
面對“不一樣的困難”和一再下降的空氣質量,漢濱區作為中心城市藍天保衛戰主戰場,自去年9月27日市政府召開中心城市打贏藍天保衛戰專項整治行動動員大會以來,漢濱區委、區政府主動作為、果斷亮劍,區人大、區政協密切關注、鼎力支持,堅持科學治霾、鐵腕治霾、協同治霾,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六策”并舉,迅速形成了決戰藍天保衛戰的強大攻勢。
2019年10月29日,漢濱區委書記王孝成來到老城街道辦東正街、鼓樓街、金州廣場九易愛車養護中心、新垃圾填埋場、陽光尚都項目部等地,調研中心城區散煤治理、餐飲油煙、亂停亂放、汽修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垃圾無害化處理、工地揚塵管控等情況,現場研究解決大氣污染防治及中省市環保督查反饋問題整改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對今后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干部群眾深受鼓舞。
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在漢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下,科級以上領導干部開展專題宣講21次,受益群眾50000余人次,“吹哨報到”解決群眾身邊污染問題1112件,完成市級反饋問題整改銷號69件,區級自查問題整改57件。依法取締露天燒烤點50處、規范餐飲單位1517家(次)、暫扣燃煤爐具900多個、處罰尾氣超標車輛22輛,治理汽修企業72家、印刷廠4家、建筑工地和物料堆場41個,排查整治“散亂污”企業22家,完成47家加油站改造任務,拆改燃煤鍋爐5臺,117家汽修企業全面完成治理,中心城市禁燃區及316國道沿線35家散煤經營戶按期全部搬離。重新調整煙花爆竹禁放區域,印發張貼禁放通報2000余張,依法查處燃放煙花爆竹、揚塵污染、焚燒秸稈、渣土車運輸污染等違法行為365起,罰款48萬元,秸稈焚燒火點同比下降90%以上,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2019年12月30日上午,漢濱區政府召開中心城市春節期間禁燃禁放工作會,吹響了2020年春節禁燃禁放集結號。“我們堅決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痛?梢哉f,今年一年的付出都在彌補2019年除夕一晚放炮的快活。”漢濱區副區長王誠強調,“我們要趁勢而上,搶占先機。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系統整治 協同推進保衛戰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2019年3月26日,全省藍天、碧水、凈土、青山保衛戰攻堅推進大會召開后,漢濱區迅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將碧水、凈土、青山保衛戰與藍天保衛戰協同推進。
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全面落實“河湖長制”,集中開展飲用水源地保護、重點流域綜合治理、禁養區內畜禽養殖等專項整治,積極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安康瀘康酒業等8家重點企業建成了生產廢水治理工程,對漢江、月河、吉河、黃洋河沿線30個排污口、8個企業排污口開展了排查整治,完成了轄區50個加油站191個雙層改造。完成了馬坡嶺及許家臺水源地一、二級保區內11家農家樂、8家養殖場、16家汽修場和洗車場、4家企業關停取締。覆蓋紅土嶺水源地引水渠道11公里,完成了24個建制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方案上報,對4個“萬人千噸”鎮級飲用水源地環境問題開展了摸底排查。漢濱區成功創建為全國第一批省級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土壤是生命之基,全面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嚴格執行《土壤污染防治法》,強力推進農村面源污染整治,持續開展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強化農用地分類管控和建設用地準入,切實保障土壤環境安全。對全區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進行了核查和信息采集,并落實動態管理。爭取蒿坪河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中央專項資金1500萬元,實現固廢產生單位規范化管理12家,建成農村危險廢物回收點10個,治理與修復耕地5415畝,實現農藥使用總量零增長。全區疑似污染、污染地塊數量穩定為0,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
鐵腕開展“青山保衛戰”。嚴格執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條例》,深入開展“綠盾”專項行動,扎實推進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和勘界定標工作,大力實施造林綠化工程,積極推進損毀礦山生態修復,切實保護生物多樣性。精準打擊亂搭亂建、亂砍亂伐、亂采亂挖、亂排亂放、亂捕亂獵等行為,共計破獲各類環境資源案件38起,抓獲違法嫌疑人63人。摸底排查秦嶺生態問題133處,全部按要求整改完畢;排查秦嶺違建別墅點位422個,認定違規別墅1處,其他違規建設44處,已由市區執法部門依法落實整改。投入資金745萬元,完成了40個礦洞恢復治理,恢復治理面積23.59公頃。
“這樣的成績,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得益于市生態環境局等相關市直部門的大力指導和協同配合,也傾注著各級各部門的智慧、付出和堅守,更體現了漢濱堅決打贏四大保衛戰的堅定決心。”漢濱區委書記王孝成如是說。
夯實機制 形成防治新常態
漢濱區作為中心城市所在地,既是環保整治的最大收益者,也是環保整治的主力軍。根據省市有關文件精神,漢濱區分別制定了《藍天、碧水、凈土、青山保衛戰2019年工作實施方案》,探索實施“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即:緊盯“生態環境只能變好,不能變壞”這一目標,開展專項和群防兩項整治,攻克難點、痛點、堵點三大難題,聚焦重點區域、重點任務、重要節點、重點環節四個重點,落實宣傳教育、協調反饋、吹哨報到、督查督辦、線索移交五項機制,切實做到責任落實、宣傳發動、保障措施、執法監管、巡查問責“五到位”,各方力量得到凝聚,工作合力迅速形成。
2019年11月4日,副市長、市治霾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寇全安主持召開中心城市打贏藍天保衛戰專項整治行動第五次調度暨現場觀摩會議。會前,與會人員實地觀摩了漢濱區有關工地揚塵治理、老城辦餐飲油煙治理及網格化管理等工作情況,漢濱區的辛勤付出和工作成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據了解,中央第一輪環保督察以來,漢濱區共接受中省環保整改問題404項,截止2019年底,已完成整改401項,完成率99.3%,區本級累計投入環保設施建設資金5.47億元。受理各類環境信訪案件1223件,按照聞風而動,事不過夜,馬上就辦,半就辦好的原則,受理率高達100%。截至目前,約談企業97次,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47起,下達行政處罰98.25萬元,生態環境領域問責處理79人。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污染治理仍然任重道遠,來不得半點松懈,容不得絲毫懈怠。”漢濱區區長范傳斌說,“2020年,區委、區政府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方向不變、標準不降、力度不減、措施不軟,繼續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大旗,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打通責任落實‘最后一公里’,切實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收官之年確保圓滿收官。”
通訊員 李德朝 龔甲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