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梁真鵬
8月5日,居住在漢濱區新城街道雙堤社區貴豪領郡小區的劉女士剛從西安回家,社區干部就敲門走訪,詢問她的旅行路線、乘車軌跡和沿途防護措施,與其密切接觸人員一律要求全部進行自我隔離,迅速落實“五包一”包聯責任,每日上報有關情況,切實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該社區采用“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模式,在廣大黨員干部和網格員邁開“鐵腳板”的同時,以大數據為支撐提供精準“導航”,以網格化為基礎提供立體架構,筑牢了社區治理效能“銅墻鐵壁”,讓基層治理沒有“空檔期”。7月14日,全省創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推進會來到雙堤社區參觀,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書記莊長興對該社區的做法高度贊揚。
網格實現全覆蓋,下好治理“一盤棋”
雙堤社區地處安康中心城區,轄區面積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萬余人,樓宇樓棟多、人口密度大,社情民意相對復雜。近年來,社區黨委探索推行“1231”黨建工作法,通過整合資源、服務下沉、創新載體、強化管理,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你單位家屬院有多處野廣告,請盡快處理。”“你小區的垃圾沒及時處理,請聯系保潔人員。”“你樓宇里發生不孝順公婆的案例,請積極配合做好兒媳思想工作。”這些在社區黨建聯合微信群中向網格員發送的信息,就是一道道工作指令。
該社區黨委下設服務先鋒黨支部、企業黨支部、退役軍人黨支部、網絡黨支部、紅色物業特設黨支部。新時代開啟新征程,雙堤社區黨委提出了“黨建引領聚合力,創新治理踐初心”的口號,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體系,立足“小網格”,拓展“微服務”,創新“微治理”。
2020年7月23日中午,正在吃飯的黨員網格員晏桂秀聽到屋外有吵鬧聲,趕緊放下碗筷跑出去,看到街對面有一對年輕夫婦在吵架,看樣子男青年喝醉了。
“小兩口吵架,我就沒去,站門口看。不一會兒,女孩的爸媽來了,她爸一來二話不說就是一耳光打在男青年臉上。這下男青年不干了,回身就找了一塊建房用的木板,就要沖過來打他岳父。女孩一看,在地上抓起一塊磚頭拿在手上。我一看要打起來了,趕緊跑過去大喝一聲‘住手’。”
晏桂秀的呵斥聲引來了另一位女黨員黃坤珍,隨后周圍其他黨員群眾圍攏過來,搶下了女孩手中的磚頭,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批評教育,“事件終于被平息了!”
在雙堤社區,像晏桂秀和黃坤珍這樣的社區黨員遍布在社區的每一個網格,黨組織的紅色脈絡延伸至服務群眾的每一個角落。通過“微心愿”搭建黨員服務群眾的橋梁,調動積極性,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當好信息員、聯絡員、服務員、調解員。
近年來,雙堤社區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領域黨建工作,組建涵蓋了社會組織、個體工商戶、企業商會、群眾文化等多個領域,構建了以社區黨委為核心,非公企業、社會組織、居民群眾等共同參與的“一核多元”治理體系,延伸觸角實現基層黨建全覆蓋、服務群眾零距離。
將“支部建在網格上,網格建在小區里”,有效發揮黨組織的核心引領和組織協調作用,通過“多網合一、工作聯動”的方式,將服務觸角延伸到群眾身邊,將矛盾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形成黨建帶動基層社會治理新面貌。把黨員定責在網格內,使黨員在 網格上同頻共振,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用小網格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矛盾不上交”目標,20多年來無越級上訪、無一重特大刑事案件發生,成為全市城市社區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樣板。
網格服務零距離,“一廳式”辦理政務
“昨天下午臨下班前提交的社保資料,今天早上9點就能辦結成功,咱社區的辦事效率這么高。”8月4日,安運司車站家屬院的居民李先生高興地說,社區加班加點服務群眾的行為讓大家倍感溫暖。
雙堤社區“一廳式”辦理政務。將黨群、社保、衛健、物業、社會救助、社會治理等6類45項業務融入群眾接待廳集中辦理,實現群眾“進一個門,辦所有事”,不再“滿城跑”。“一墻式”滿足心愿。依托共駐共建平臺、黨員進社區和“微心愿”認領辦理機制,搭建心愿實現平臺,幫助群眾解決困難,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鍵式”代辦服務。以群為載體,網格員隨時收集社情民意、受理群眾委托事項,為困難群眾提供“點對點”的代辦專業服務,形成“群眾按需點單、社區黨委按責派單、網格員接單辦理”的代辦服務模式。
“地處商業地段,人口眾多,矛盾多發,怎樣才能把社區各項工作搞好?我們多年來秉承黨建引領、干群齊動的工作思路,把黨旗插到網格,延伸黨建觸角,服務群眾零距離,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雙堤社區黨委書記王龍剛對記者說。
在社區,活躍著這樣一群黨員,他們有的是企業主,有的是市場商販,有的是退休職工……他們共同亮出黨員身份,積極發揮著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了群眾的好評。
雙堤社區20世紀70年代就有自己社辦企業,但享受紅利的只有原集體企業里60多名老員工。社區黨委通過調研、座談、走訪,對社區集體經濟進行重新評估,按照“四議兩公開”程序將集體經濟按“原始股”“貢獻股”進行有償“全民配股”,全體老村民共享集體經濟發展紅利,受到了群眾的廣泛歡迎。
該社區黨委盤活土地、房產等集體資產,根據行情重新議價投入市場,集體資產得到保值增值,集體經濟連年增收。社區黨委以村規民約為遵循,將居民享受集體收益分紅與城市創建、環境改善、居民素質提升、矛盾糾紛化解、新民風建設等社區治理工作相掛鉤,“一站式”公開透明辦理,充分調動了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社區黨組織組織力顯著提升,社區治理底氣更足。
網格聯防全方位,守護一方平安地
夜幕降臨,燈光璀璨。從2008年年底開始,雙堤社區成立了社區治安聯防隊,每天早晚不間斷開展夜間巡邏轄區背街小巷。隊員全是清一色的年輕小伙子,15人一組實行“三班倒”,構筑起社區治安防范長效機制。
在社區一樓視頻監控室里,墻上的監控大屏輻射下的54個高清數字探頭實現了轄區背街小巷監控全覆蓋,配合在轄區人群密集區的21處高音音柱,全天候、全方位保障轄區安全穩定。同時社區382名黨員、3100余戶群眾都加入了社區微信平臺,實現了社區、黨員與群眾信息互通、良性互動,也實現了問題反映和服務群眾“零距離”。按照“任務相當、服務方便、界定清晰”原則,將轄區劃分為7個大網格、31個小網格,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治理模式,及時化解鄰里糾紛,迅速應對突發事件,精準反饋民情民意。
監控大屏顯示解放路西巷有3個小伙子在打架,雙堤社區聯防隊隊長、社區副書記胡濤注視著屏幕上的畫面,點擊相應點位的高音喇叭,及時勸阻,并通過社區“視聯網”呼叫鄰近的巡防隊員趕赴現場。“在疫情管控和日常工作中,除了靠巡邏宣傳,社區安裝的天眼和小喇叭可是派上了大用場。”坐在顯示器前的胡濤說。
有一次微信平臺收到一條消息,社區內張家和楊家因蓋房子起了矛盾,兩家人站在門口都不示弱,劍拔弩張矛盾一觸即發。聯防隊收到消息后,幾分鐘趕到現場,迅速平息了矛盾。
近年來,雙堤社區充分利用遍布轄區背街小巷的54個監控“小天眼”和21處高音喇叭以及社區視聯網,將三者強有力的結合了起來,為轄區群眾營造了一個平安和諧的生活環境。
貴豪領郡小區業主小周講了一個“心有余悸”的往事:“有一天晚上,大概凌晨一點半的樣子,巡邏人員給我打了一個電話,我以為是有什么急事。接了后,他告訴我,我的車子后備箱沒關,然后巡邏人員讓我過去看什么情況,是不是被別人撬開了,我急忙穿好衣服跑過去,當時有兩個巡邏人員就站在我的車旁邊,他們說已經報警了,讓我看看有什么貴重物品丟失了沒?幸好錢包、身份證、銀行卡還在。每次想起此事,我覺得心里挺溫暖的。”
正是有了這樣一支人員組成、防控思維、工作模式都挺“潮”的隊伍存在,轄區內打架斗毆、入室盜竊、電動車摩托車丟失等案件大幅度下降,他們也被居民群眾稱為社區的“安全衛士”。今年以來,社區治安聯防隊共調解矛盾糾紛20余起、整治火災隱患5起、勸返“闖紅燈”160人次、促成“失物招領”40次、尋回走失兒童3名。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延伸社區黨建觸角,發揮黨員在小區治理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社區居民群眾共同參與小區治理,讓小區治理更有成效、更有溫度。雙堤社區先后被授予“全國文化先進社區”“全省社區建設示范社區”“全省示范社區黨組織”“全省四星級社區黨組織”“陜西省文明社區”“陜西省依法治理示范單位”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