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昊 陳萌蕾
相關證件找不到,又急需辦理證明;申領政策補貼,又不清楚流程;公共設施出了問題,不知道找誰反映……漢濱區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針對一系列群眾所困擾的問題,積極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成效明顯。
今年以來,漢濱區共組織千名幫扶干部開展大走訪、大排查,黨員干部深入基層,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查找政府工作中存在的各項問題,創新為民服務方法,做到群眾“點單”、政府“買單”。針對不同領域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漢濱區結合實際提出具體要求,“分類派單”壓實責任。
“現在不用來回跑路,像醫保異地居住證明、異地工作證明、配偶未就業證明等這些手續,只要填寫個人承諾書就能代辦。”面對前來咨詢如何開具配偶未就業證明的喻先生,區政務服務中心醫保窗口的工作人員張燕飛這樣解釋。
原來,喻先生的妻子剛剛生下孩子。由于妻子沒有工作,喻先生想用自己的職工生育保險報銷,按照以往的報銷制度,這需要開具配偶未就業證明,然而新推行的醫保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為喻先生節省了時間。
走進漢濱區政務服務大廳,輪椅、便民雨傘、急救箱等便民物件和愛心帳篷、無障礙綠色通道、無障礙衛生間等設施一應俱全,還增設了“幫辦代辦”“辦不成事”等便民新窗口,群眾前來辦事成了一種享受。
“實施事項告知承諾制、推行容缺受理制、簡化辦事流程,正是今年全面推進深化改革工作的一些舉措。目前,雖然窗口接待量比以往提高了三倍,但我們辦事時間縮減了47%以上。”漢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羅峰說。
和漢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一樣,區自然資源局也實行了一系列優化流程、容缺受理的便民新措施。
“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政府的好干部,讓我住上安全漂亮的新房子,今天還領到了產權證書!”家住漢濱區大河鎮金倉社區的搬遷戶余延福感動地說。
余延福的心聲正是漢濱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的一個縮影。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開展以來,漢濱區不動產中心積極提供上門服務,免費為搬遷群眾測繪、發證,加班加點批量辦理,盡可能讓大家少跑路、不跑路。
不光服務有“溫度”,區不動產中心還注重辦事“速度”。經過優化,群眾只需通過不動產登記微信公眾號和自助查詢打證一體機,就可輕松完成不動產咨詢、預約、查詢、不見面領證等一系列流程。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針對如何開辟更多的服務渠道,聆聽更多的群眾聲音,漢濱區各部門也在不斷進行嘗試,新城街道雙堤社區設立了紅色物業特設黨支部,老城街道鼓樓社區開設了黨員會客室,廣泛收集民意,更好地提供優質服務。
據了解,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漢濱區各級各部門制定“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1311個,制定各單位領導班子“我為群眾辦實事”事項454項,制定班子成員“我為群眾辦實事”事項845項,黨員干部制定“我為群眾辦實事”事項5966項,已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489個,正在解決810個,各級形成為民便民惠民的政策舉措149條、長效制度85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