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萬琳
他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用心活出了不平凡的模樣。從部隊復員后,就長期奮戰在稅收征管一線,用過硬的業務,真摯的情感,讓普通的工作成為不懈追求;在危機緊要關頭,他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從漢江勇救11條生命,讓助人的善舉成為內心的堅守;他肩負使命,數年如一日,堅守扶貧一線,用腳步丈量村莊每個角落,用汗水澆灌脫貧致富的種子。他,就是漢濱區稅務局駐譚壩鎮馬河社區鄉村振興隊員崔義勝。
他用平凡、善舉、專注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展示了新時代稅務干部昂揚向上、不畏艱險的風采和本色。英雄,當被銘記。他先后被授予“安康市道德模范”“陜西好人”“陜西省道德模范”“中國好稅官”“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滿載榮譽的他,始終不忘初心和使命,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持續發光發熱。
忠于稅收,向上向美,他是獨當一面的多面手
“喂,老崔,我們開發的這個樓盤規劃證是5月1日前辦下來的,三期樓盤卻是今天才開工,怎么備案?”“喂,崔老師,行業認定錯了,在金三哪個模塊改呢?”……短暫的十分鐘內,手機座機交替響個不停,像面試一樣檢驗著這位政策“大拿”,坐在身邊咨詢政策的企業會計笑言:您真是個雙槍首席話務員啊!這是崔義勝曾經的工作瞬間。誰能想到,現在業務熟稔信手拈來的專管能手,曾經也是個不諳世事的少年。那時剛踏入稅收工作門檻的崔義勝,面對工作中的各種稅收政策、不同的征收稅率、不同行業的納稅人,只有高中文化的他,頗有一種“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感覺,特別是在遭遇了幾次納稅人詢問政策卻回答不了的尷尬后,他深深體會到業務知識對稅收工作的重要性,“痛定思痛”,自學鉆研各種稅收知識,虛心向身邊老同志、業務尖子請教,不到半年就完美蛻變。
為了讓納稅人少跑路,他還運用在征管一線工作積累的大量經驗,積極探索稅收日常管理的新思路,建立了稅收管理員日常工作模板,自制了辦稅“寶典”,設計了納稅聯系提醒卡,納稅人紛紛表示辦稅更便捷了,津津樂道“辦稅找老崔、既快又不推”。“崔義勝志愿服務隊”自此應運而生,他不光自己干,還帶領服務隊成員各處奔走。即使長期身患高血壓,即便管戶分散各地,無論嚴寒酷暑、風霜雨雪,一雙球鞋、一輛自行車伴隨他走鄉串戶。他以優質服務和孺子牛般付出贏得了納稅人的贊同和認可,獲得“漢濱區最美辦稅員”稱號。
舍己救人,向善向美,他是沖鋒在前的逆行者
“救命,救命啊!”聽到呼救聲,他縱身躍入滾滾急流中……這是崔義勝第一次救人的瞬間,更是后來一次又一次的瞬間。在安康游泳界,提起崔義勝這個名字沒有不翹大拇指的人,不僅是因為他有著精湛的游泳技術,更是因為他不顧自身安危,多次挺身救人的壯舉。十幾年過去了,當時被救的小女孩已經長成大姑娘,但她一直記得當時被救的情景。每當提起被救之事,都會動情地說:“是崔爸爸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在安康“7·18特大洪災”中,他和稅務系統的青年搶險隊員一道沖鋒在前,轉移受災群眾30多人,挽回群眾損失數10萬元。從2005年至今,他先后從猙獰的水魔口中救回11條生命,現如今,“救人”已成了一種自覺行為和經常行動。
問他有沒有過害怕的時候,他愣住幾秒鐘,隨即恢復了笑容和自豪,“當水漫灌到我喉嚨里我拼命掙扎的時候,恐懼襲滿全身,我害怕不能看著孩子長大,害怕不能陪妻子一起變老,那種害怕激發了我身體里面全部的能量。”他是大家眼中舍己救人的英雄、是孩子眼中無所不能的超人,其實他也只是個普通人,也有害怕、怯懦,只是哪里需要他的時候,他還是用信仰和正義戰勝自私和怯懦。他熱衷參加各項志愿服務活動,“關愛孤寡老人”“關愛山區兒童”有他的身影,“關愛母親河”“文明交通勸導”有他的足跡,在他的帶動下,更多稅務干部投身到愛心幫扶事業中。
致力扶貧,向德向美,他是脫貧攻堅的帶頭人
2018年10月,在全區脫貧攻堅進入攻堅克難關鍵時刻,52歲的崔義勝主動請纓到漢濱區建民辦茅坪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茅坪村轄9個村民小組,240戶83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2戶403人。他帶領隊員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總目標,堅持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落實“八個一批”扶貧措施,爭取項目、發展產業、穩定就業,該村貧困發生率降至1.69%,2019年全村提前完成脫貧摘帽。
他駐村兩年多,群眾紛紛贊嘆:腰包變鼓了,腰板挺直了,笑容更多了,生活更滋潤了。這都離不開崔書記的心血和汗水!從小在市區長大,從未體驗過農村生活的他,從白白凈凈的“俊書記”,變成了皮膚黝黑、腳沾泥土的“黑書記”,原來光溜的胳膊大腿上也布滿蚊蟲叮咬的痕跡,然而這些在他眼中都不算什么,為了完成艱巨任務,他克服身體病痛,硬是咬著牙挺了過來。一方面引導貧困戶分析致貧原因,因戶施策制定脫貧計劃,與貧困戶反復討論確定適宜的致富路子;另一方面主動學習農業技術,說服村民購買中草藥虎杖的種子。沒有起步資金就多方協調,聯系信用社給貧困戶貸款買種子,貧困戶發愁銷路問題,他就主動聯系中草藥商戶收購,真正實現了當地中草藥從無到有、從零收入到增收創利。扶貧期間,他幫扶貧困戶4戶落實小額扶貧信貸資金20萬元,用于發展種植拐棗、核桃等96畝,發展養殖牛羊26頭,為貧困戶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2020年人均純收入10852.47元,連續兩年戶均贈收每年遞增35.15%。
茅坪村貧困戶左榮安于2019年8月被集中安置到長嶺社區,為了讓貧困戶盡快住上新房,他一邊奔走購置裝修材料,一邊聯系工人加緊裝修。9月18日雨夜,社區場地施工導致主管道損壞,造成社區停水,為不影響房屋裝修進度,他和村支部書記趙廣穩撐著雨傘,打著手電,踏著泥濘的道路尋找水源,終于在200米開外找到了一個蓄水坑,沒有抽水機就找扁擔和水桶挑水,實在挑不動了就歇一陣繼續挑,不記得往返了多少趟。看著年過半百的他來回奔波操勞,左榮安流下了感動的眼淚。
2021年6月,他重整行裝再出發,主動請戰加入鄉村振興工作。作為稅務系統的普通黨員,他始終牢記使命,聽黨召喚,把責任扛在肩上,用汗水書寫了稅務人的忠誠與擔當,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沖在抗洪救災一線,轉移被困群眾,疏通被堵道路,發展產業……
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鉆一行。現在的崔義勝,頭發白了,眼窩深了,年齡增長了,病痛變多了,始終不變的是盡忠職守、敬業奉獻的稅收情懷,嚴實深細、真抓實干的作風,贏得了尊重,獲得了點贊,感召了一批又一批后來人。
最是情懷出本心,向善向上顯黨性。在如歌的“稅”月長河中,在如火的改革征途中,在如親的同志友誼中,老崔一舉手、一投足,都是下意識的真情流露,不虛、不私、不妄,無矯飾、無扭捏、無作態,干出了精彩,演繹了感動。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無往不勝的改革力量和初心不改的黨員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