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胡智賢 通訊員 楊力 胡斌
今年是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漢濱區關家鎮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條件和區位優勢,聚焦鄉村振興的總體要求,大力探索創新發展模式,圍繞“三線三特三區”總體目標,強化基礎設施、美化村容風貌、豐富群眾生活、深挖地域文化,不斷提升產業、旅游發展質效和資源利用率,勾勒出群眾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雙推進”的美好圖景。近日,本刊圍繞產業發展、人居環境、農旅融合等重點工作,對關家鎮黨委書記顧煒進行了專訪。
顧煒說,關家鎮地處安康城區以東20公里,總面積108平方公里,轄2個社區8個行政村,農村常住人口4990戶17831人。轄內土地面積寬廣、林地資源豐富,以養殖、蠶桑、核桃等為主導產業。境內植被較好,依山傍水、空氣清新、寧靜悠然,有許家河水庫,天池山,道教文化遺址“無梁殿”。隨著古關公路的改造和張關公路的建成通車,為后續拓寬群眾增收路,不斷夯實產業基礎,打造宜居宜業更宜游美麗關家,有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鄉村振興創造了有利條件。
顧煒說,綠色發展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深挖鄉村旅游,打造田園綜合體,培育發展新動能,促進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雙提升,關家鎮立足獨特的資源稟賦,圍繞境內“古關公路、張壩公路、磨河公路”三線,建設“特色旅游宜居小鎮、特色農林畜牧強鎮、特色社會治理新鎮”,打造“畜牧養殖經濟區、設施農業觀光區、林果糧油保供區”的“三線三特三區”總體目標,探索發展“旅游+產業”“旅游+文化”“旅游+康養”等新路子,實現以旅游為先導、以村莊為依托、以產業為核心、以文化為靈魂、以體驗為價值的關家鎮特色田園綜合體,致力把關家打造成生態宜居美麗小鎮。
顧煒說,關家鎮田園綜合體示范帶是集農業綜合開發、基礎設施建設、農旅融合、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建設項目,涉及魏埡村、鄒廟村、高溝村、關家社區、烏埡村5個村,擬實施項目40個,采取分階段實施,計劃用時5年。目前田園綜合體初步實施方案已形成、初步規劃設計已完成、項目清單已制定,力爭于12月底前完成項目規劃評審工作。計劃于2023年2月啟動一期魏埡村蔬菜保供基地等23個項目;2024年2月啟動二期魏埡村現代農業體驗館等12個項目;2025年2月啟動三期魏埡村冷鏈儲藏基地等5個項目。圍繞“年出欄十萬頭生豬養殖場”重點項目,發展設施蔬菜保供基地、苗木花卉業、柑橘林果業等現代農業,建設“循環農業+農事體驗”的現代農業綜合體,打造“現代農業體驗區”;圍繞許家河水庫,發展環庫觀光旅游圈、民宿農家樂、休閑垂釣、果蔬采摘等,建設“養生養老+休閑娛樂”的康養休閑綜合體,打造游玩住娛一體的“生態休閑觀光區”;圍繞十里磨河、天池山無梁殿,發展十里磨河漫步、天池山徒步、無梁殿尋史、創意基地建設(真人CS基地)等,建設“文化旅游+體育健身”的文體旅游綜合體,打造“徒步探秘尋史區”的“三點”旅游區。
顧煒說,抓好糧食生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關家鎮全面落實漢濱區委、區政府“穩糧擴豆增油”的總體要求,嚴格耕地保護責任,加強耕地用途管制,深入推進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行動,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 完成糧食種植18500畝、油料生產9500畝、大豆種植2000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1000畝、魔芋種植4000畝,達到規模化、高效化、標準化,如期完成既定目標。
顧煒說,為切實做好易地搬遷“后半篇文章”,補齊搬遷安置社區基礎設施短板、解決搬遷群眾生產生活難題,持續推進搬遷群眾后續發展,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關家鎮以小關社區搬遷安置點為試點,率先推行配套建設小超市、小庫房、小課堂、小廳堂、小菜園等“六小”民心工程,實現群眾辦事有平臺、活動有場地、生活有著落、學習有去處,不斷提升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著力打造和諧、美麗、舒適、宜居的安置社區典范。
顧煒表示,如今的關家,農業生產基礎不斷夯實、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融合不斷深化……在鄉村振興之路上,關家正踏歌而行、蹄疾步穩,用一個個“實在改變”的工筆繪就一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動人畫卷。這里宜居宜業更宜游,歡迎各界朋友前來投資興業,共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