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汪海玉 梅杰 晁東東 單東萌
寒意漸濃,走進漢濱區大竹園鎮茶棧村的橘子園,一派豐收景象,果農何云紅臉上露出豐收的喜悅。
“現有柑橘園10余畝,周邊不少人直接上門采摘,根本不愁賣。”何云紅高興地說。看到園區游客逐漸增多,何云紅在果園利用自己的房屋打造農家樂,同時帶動周邊農戶銷售柑橘。
“農家樂成立于2022年7月,每天接待游客20人左右,在這里游客可以體驗采摘樂趣,品嘗農家美食。下一步,我們將優化園區環境,同時帶動更多農戶發展產業、共同致富。”何云紅介紹說。
近年來,漢濱區大竹園鎮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發展生態旅游休閑農業作為旅游開發的一大產業,做到保護與開發相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統一,實施了一大批鄉村振興項目,促進農旅深度融合,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同樣,位于七堰社區的七堰家園農工貿易有限公司平菇大棚內,工人們正在忙著拌料、裝袋、滅菌、點菌、發酵,忙得熱火朝天。
“我們基地目前有60畝,總體規劃之后要達到120畝,已經搭建了61個棚,計劃之后每年要生產300萬棒,一年產值就在700萬元左右,凈收入在200萬元左右。”該公司負責人黃鋒指著身后的大棚介紹。七堰社區以平菇產業為基礎依托,輻射帶動周邊群眾發展平菇,讓群眾房前屋后有產業。
為吸引優秀人才返鄉創業,大竹園鎮利用地方環境特色,因地制宜,統一流轉土地,配套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吸引優秀人才返鄉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魏濤濤就是其中一位。
大學畢業的魏濤濤一直在外工作,看到家鄉日新月異的發展后,決定借助鄉村振興的“東風”,利用自家的土地開始種植茶葉,投資建設茶廠,自己動手制茶。由于產品口感純正,深得消費者的喜愛。他在增收致富的同時,還雇傭周邊村民翻地、換膜、除草、施肥,讓村民在家門口找到就業門路。
“現有茶葉種植規模200余畝,茶葉生產加工規模200余平方米,年生產茶葉10余噸,帶動周邊兩大社區農戶1000余人就業,人均年增收1500元左右。”
茶葉、柑橘、平菇等產業的紅火發展,正是大竹園鎮大力發展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大竹園鎮緊緊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充分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積極推動產業發展,大力實施農業發展規模化、生產集中化、管理區域化、經營品牌化的戰略,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同時,統籌產業結構調整,努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休閑旅游發展的后發優勢,全力打造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品牌。
“下一步,我們將打造經得起市場檢驗的富硒好茶,帶動更多群眾致富增收,推動產業從‘小而散’邁向‘大而強’,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大竹園鎮黨委書記康健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