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蘇 通訊員 何聰
春寒料峭的2月,山鄉大地在萬物復蘇的萌動中展現出一派勃勃生機,人勤春早的場景在田間地畔、社區工廠、家庭工坊屢見不鮮。在五里工業集中區,機械運轉的聲音此起彼伏地響起,忙碌在生產線上的工人們正以時不我待的速度搶抓生產,為追趕超越、充滿希望的2023年開好頭、起好步。
光輝的火種從燃起火苗之際便早已注定了它的不凡。10余年時間,五里工業集中區以產業聚活全鏈發展,以服務引爆集中效率,使其成為全市工業經濟增長的標桿樣板,園區入駐企業實現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多到強的深刻嬗變。2021年,五里工業集中區紡織服裝(毛絨文創)產業被評為陜西紡織服裝(毛絨文創)特色園區,2022年,又被評為省級文化產業園區。多項榮譽的背后,是漢濱五里產業園區投資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寶劍鋒從磨礪出”的久久為功,“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昂揚斗志,在十年的砥礪奮進中,用持續的精耕細作為其插上騰飛之翼,助力活躍在這片土地上的企業邁上更高的平臺,引領區域經濟發展得更好更快。
以特色引領產業涌現蓬勃力量
時間倒回至2021年9月,五里工業集中區開始著手推動2021年度陜西省特色專業紡織服裝(毛絨文創)項目的申報事宜,彼時的園區已實現上年度紡織服裝(毛絨文創)產值71.9億元,入駐企業41戶,帶動就業6000余人的目標。在此之前,該園區早已獲得2017年度陜西省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陜西省特色出口基地的入圍名單,發展的步伐以日新月異的速度更改著五里工業集中區的現在與未來。
五里工業集中區因何而特?光陰不語,卻在更早的謀篇布局中就給出了答案。
“十三五”初期,在國家東西部地區扶貧協作的大背景下,我市搶抓蘇陜扶貧協作、常州安康對口幫扶的歷史機遇,突出以脫貧攻堅為載體、以產業扶貧為重點、以社區工廠、家庭工坊為抓手,著力培育發展紡織服裝(毛絨文創)產業。值此契機,漢濱區按照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推動、集群化發展、園區化承載的思路,重點打造紡織服裝(毛絨文創)百億產業集群。搶抓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機遇,制定了招商優惠政策,吸引東南沿海地區的玩具加工企業前來投資辦廠。標準化的廠房、優惠的招商政策、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吸引大批企業落戶園區,以創建省級經技術開發區為目標,重點打造富硒產業、服裝產業、新型材料三個百億產業集群,努力把五里工業集中區打造成漢濱循環工業發展的新名片。截至目前,漢濱區五里工業集中區已初步建成“一區七園”的產業布局,現已完成產業孵化園東區、西區、毛絨文創總部、西北紡織城、富硒食品等5個區域共計62萬㎡標準化廠房建設,集中區水、電、路、網等配套設施基本形成,入園企業197戶,年產值達205億元,帶動就業2.2萬人。
一組組數據中間,僅紡織服裝(毛絨文創)產業就占據了四分之一的體量,不僅帶動當地經濟活躍、稅收增長,更是鞏固脫貧成果的“壓艙石”,推進鄉村振興的“發動機”,讓原本背井離鄉的打工人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的愿望,解決了家庭離散化、村莊空心化的難題。
在五里工業集中區米小點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制造車間忙碌著的黃娜便對此深有體會,“以前老家這邊沒有什么能長久干下去的工作,只能出去打工,一年又一年,家里老人孩子一個都顧不上,過去疫情三年,更是好長時間回不了家,回來娃兒都和我不親了。現在家門口有了工廠,踩縫紉機做玩具也不難,時間長了工資還會更高,上班十分鐘路程,下班就能見到家人的生活真是太美好了。”放眼整個園區,像黃娜一樣返鄉就業的工人不勝枚舉。因著紡織服裝(毛絨文創)相關企業的不斷增多,她們有了更多工作機會,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幸福感、歸屬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當2021年省級特色園區的榮譽花落五里工業集中區,無疑為其進一步的延鏈補鏈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過去的這一年多,五里工業集中區立足紡織服裝(毛絨文創),圍繞市場需求,打造出了“園區總部+新社區工廠+家庭工坊”的新模式,構建了特色明顯、鏈條明晰、優勢突出、配套完善、布局合理的產業集群,真正形成了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特色專業園區。
以服務聚活資源構筑營商高地
紡織服裝(毛絨文創)產業涉及文創設計、加工制造、交通物流、品牌推廣等多個環節,五里工業集中區經過多年發展,重點對紡織服裝(毛絨文創)產業進行打造,使其在短短數年內就實現了產業鏈的不斷延長,逐步形成了產業閉環效應。
在著力打造紡織服裝(毛絨文創)百億產業集群的目標下,去年年底,五里工業園實現紡織服裝(毛絨文創)產業產值 91.04億元,占集中區總產值比重45%,入駐企業71戶,吸納就業人數 9000余人,建成公共服務平臺2個、眾創空間1個,紡織服裝(毛絨文創)產業鏈基本形成。也正因有了如此亮眼的成績,2022年底,五里工業集中區才得以順利地將省級文化產業園區的殊榮“收入囊中”。
林林總總的數據與表格記錄著毛絨文創產業在五里工業集中區的發展歷程,在這片規劃總用地面積500余畝的土地上,數百家企業陸續投產投工,持續運轉的生產線讓園區煥發生機,帶來了“熱錢”與更多機遇。
安康新偉泰玩具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龍武至今仍對簽約入駐五里工業集中區的日子記憶猶新,2020年6月30日,當他在租賃合同上摁下鮮紅的指印,屬于新偉泰的榮光才剛剛開始。從投資一家工廠到分廠遍地開花,他在這期間陸續接到不少大訂單,不僅承接了十四運會“秦嶺四寶”的毛玩訂單,還在冬奧會期間,爭取到了生產冬奧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的機會,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雖然很忙很累,但漢濱區的營商環境非常好,自己很有信心,要搶抓機遇再建更多分廠。”
營商環境的優良,正是五里工業集中區能吸引眾多外來企業紛紛入駐的重要因素。在市委、市政府親商安商富商的系列招商舉措推動下,漢濱區立足資源稟賦、區位優勢、政策機遇,堅持市場主導和政府引導相結合,不斷強化企業服務意識,及時解決企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通過政府投資、銀行融資、社會融資、債券融資等方式,做好重點企業、重點項目跟蹤服務。以“一站式”“保姆式”服務推動工業化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邁進,建立完善聯席會議、領導包抓、跟蹤服務、差異獎勵、外部環境保障機制,一對一解決入園企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對企業辦證、征地拆遷進行全程代辦、跟蹤服務。制定出臺各項優惠政策,對入駐的小微企業實行“一年免、二年減、三年征”的租金優惠,對入園的工業生產型企業,優先申報陜南循環發展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對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蘇陜協作專項資金等政策性扶持,使集中區成為工業企業發展的熱土。
以系統謀劃開辟園區發展新格局
歷史的畫卷,在砥礪前行中鋪展;時代的華章,在接續奮斗中書寫。彈指一揮間,五里工業集中區在謀而后動的發展中迎來了加速騰飛的爆發期。如今,動輒以萬、億數據單位為成果目標的五里工業集中區,內部的車間生產呈現一派如火如荼、蒸蒸日上的氣息。成千上萬的產業工人每天早上魚貫而入,眾多生產線像毛細血管般遍布整個園區。
今年年初,圍繞紡織服裝(毛絨文創)產業的年度目標,五里園區投資公司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下硬茬,力爭今年底實現紡織服裝(毛絨文創)產業產值 102.4億元,占集中區工業總產值比重46%,入駐企業 86戶,吸納就業人數11000余人,建成公共服務平臺2個、眾創空間1個,形成紡織服裝(毛絨文創)研、產、運、銷的全產業鏈體系。
項目建設從來都是系統性的大工程,在積極開展高質量項目推進年、營商環境突破年、干部能力提升年的目標引領下,五里園區投資公司持續發力,圍繞創意設計、加工制造、電子商務、物流、品牌推廣等產業鏈環節,實施園區一體化規劃布局,加強細分領域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聯動發展。同時強化動態管理,及時跟蹤產業集群龍頭企業經營情況和園區項目推進情況,動態分析產業集群發展態勢和核心指標趨勢變化,加強對園區的運行監測。建立園區動態監測機制,根據實施方案內容進行跟蹤推進、激勵約束、資金監管、定期檢查、實地督導等內容,確保規范、科學、高效使用投入資金,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項目獎補資金發揮應有的價值和作用,助力企業運行穩中有進。
回顧過去,豪情滿懷;展望未來,信心百倍。面對五里工業集中區的強勢崛起、紡織服裝(毛絨文創)產業集群的日益壯大,安康市漢濱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漢濱區五里產業園區投資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力感慨地說:“園區從起步奠基到跨越發展再到轉型升級,實現了破繭成蝶的華麗蛻變,正一步一個腳印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下一步,我們將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更加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履職盡責,戮力奮進,不斷提升園區的承載力和吸引力,完善紡織服裝(毛絨文創)產業鏈,為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為聚力建設幸福安康貢獻園區力量,使其成為助力區域經濟加速增長的支柱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