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魏濤
“何學琴家前不久的事過得美。省心、省事、省錢!”近幾日入戶走訪,總能聽到漢濱區流水鎮學坊埡社區群眾談論何學琴家在社區紅白理事館過的事。
去年3月,在該館規劃設計時,漢濱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馮榮平到學坊埡社區調研提出,要從社區群眾切身利益出發選擇最優方案,項目建成后每戶都能省錢、省心,大家生活成本也降下來了,為群眾減負就是增收。如今,項目建成投用,群眾紛紛點贊。
“社區居民婚喪嫁娶有了集中活動場地,村規民約對宴席中所用的煙酒等物品的標準進行規定,這既方便了群眾,又避免了攀比,還節約了開支。相比過去,老百姓一場事僅租棚錢就省了500元。”學坊埡社區黨支部書記鄢邦春說:“聽到群眾的滿意聲,說明我們工作做到群眾心坎里了。”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文明鄉風,移風易俗是關鍵。學坊埡社區由原來的學坊、大嶺、七里三個村合并而成,社區2700多人。“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新風尚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
近年來,為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學坊埡社區黨支部通過每月積分、季度考評、年終匯總排名的管理制度,充分發揮黨員示范引領作用,帶動群眾共同參與文明鄉風培樹。依托社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定期開展環境衛生整治、移風易俗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扎實開展“星級文明戶”“最美庭院”“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活動,引導群眾見賢思齊。修訂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堅決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大力弘揚文明新風。
“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學坊埡社區‘四支隊伍’通過長期開展先進理論、惠民政策、文明行為、科普知識等宣傳教育,轉變了社區部分群眾好攀比、愛面子、鋪張浪費、亂堆亂放等觀念和習慣。隨著移風易俗的深入推進,整個社區環境面貌和群眾精神風貌煥然一新。”駐村第一書記羅紀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