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鎖金義
走進秦巴腹地黃洋河畔南岸的漢濱區縣河鎮凡廟村依山傍水,植被茂密,放眼望去三百余戶村民新建的兩層小樓,星羅棋布地蜿蜒在翠綠的山巒之間,真是一處康養生息的好去處。看著一幢幢清新別致的農家小院,品著原生態的農家菜肴,無不讓人感受到凡廟村的新氣象、新變化。
如何把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山?凡廟村支書兼“村官”90后大學生成銳興奮地說,“在堅持充分發揮黨組織優勢,積極用好用活村資源優勢,因村施策,不斷探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新路徑,提高村級集體經濟的規模和效益。”
黨建引領 夯實基層組織力
如何盡快破解凡廟村“根基弱”的問題,新一屆凡廟村一班人將黨支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與合作社的優勢充分疊加,以強大組織優勢推動資源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同時整合縣河鎮幫扶黨建資源,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運用“三聯”工作機制,優化調整4支聯建對子。
按照黨員發展流程,積極培育黨的后備力量。同時,不斷提升黨員參加黨組織生活的自覺性和歸屬感,嚴格黨的組織生活規范化。并依托黨史學習教育,充分利用手機黨支部、學習強國等信息平臺,有效強化陣地建設。完成了黨群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全面貫徹落實“321”基層治理模式,充分發揮黨員聯系群眾、代表聯系選民、中心戶長聯系村民作用。
農民致富快,全靠“頭羊”帶。近年來,為破解村集體經濟發展無人帶、不會帶的難題,該村著力選優配強村“當家人”,把一批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外出務工有成人員選進班子。2021年,凡廟村成銳棄公吏返村當起了村里的“當家人”,堅持以種植、養殖為主的思路,組織動員了60多農戶入股村集體合作社流轉土地500余畝,帶動了40余戶就近就業,有效實現了黨組織對農業產業和集體經濟的有效覆蓋和互利發展。
產業帶動 激活發展牽引力
“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緊緊圍繞鄉村振興,促農增收”是該村有效實現村集體經濟和村民致富雙贏的目標。
為盤活現有資源,破解集體經濟“提速慢”,凡廟村積極探索農民致富快,全靠“頭羊”帶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多種新型經營主體共同參與發展模式。近年來,通過整合優勢資源、盤活集體資金、發展特色產業,助力村集體經濟茁壯成長。先后在茅草梁建立了現代生態家庭農場富硒桑葉飼料養豬、鳴城農民養殖合作社養殖富硒蛋雞,輻射帶動20多戶農戶,促使農民持續增收,穩定致富。
拓寬路徑 增強發展新活力
率先邁出步子、闖出經驗,充分盤活集體資源,堅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走好共同富裕之路”的發展思路,針對村集體經濟模式單一、效益不高、后勁不足等突出問題,該村積極策劃,充分調動能人大戶的積極性,握指成拳破解村集體經濟薄弱難題。新上任的村黨支部書記成銳,有想法、有干勁,積極帶領班子成員外出學習考察糧油、油茶種植。去年以來,村集體流轉了500畝閑置荒山,建起了油茶種植基地;通過村干部及種植大戶嘗試帶頭種植糧油大豆2500多畝,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在發展增強了發展新活力。
談到下一步的發展時“領頭人”成銳躊躇滿志地說,率先邁出步子、闖出經驗,充分盤活集體資源,堅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走好共同富裕之路”的發展思路,在養護好現有油茶產業園的基礎上,再有序地擴大油茶面積200畝,在發展產業上充分調動能人大戶的積極性,握指成拳破解村集體經濟薄弱難題,有效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和村民致富雙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