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侯甜甜
“開民宿既能在家門口掙錢,還能結交各地的朋友,比在外面打工好多了!”石泉縣后柳鎮昱嵐民宿負責人俞宗輝難掩興奮。
地處漢水之濱的后柳鎮,水域景觀遼闊、自然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恰似一幅精美的水墨畫卷,鎮內有中壩大峽谷、中壩作坊小鎮和后柳水鄉等國家級景區,是石泉發展全域旅游的一張靚麗“名片”。多年來,后柳鎮依托良好的區位優勢和自然稟賦,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雙贏”。
“每年有很多人來后柳旅游,今年‘五一’期間,原本20分鐘的車程卻堵了3個小時,足以見得現在的后柳不缺人氣,但如何讓好風景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好錢景’,這是我們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后柳鎮人大主席丁堯說。
后柳鎮人大以“履職建功‘三個年’·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為契機,充分調動人大代表的信息、技術、資金資源,廣納民意、確定議題、跟蹤督辦,以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按照“一戶一策”,采取平整場地、修剪綠植、增加美化、整理院場等多項措施,實現“一院一風貌”。現永紅村已有10戶農戶種植1000余盆黃精藥材,預計每戶年均增收3000元,以低成本實現“美了環境、富了村民”,周邊農戶也躍躍欲試。從“求著改”到“主動干”,圍繞農旅融合,大力發展民宿、農家小酒館、音樂餐吧等業態。
一排排嶄新的路燈桿拔地而起,干凈整潔的道路兩側鮮花盛放,與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共同繪就一幅宜居宜業的鄉村畫卷。
永紅村委會北側有2棟樓房正在加緊施工,村黨支部書記李澤地說:“這是在建的高端民宿,已建成俞家小院、昱嵐民宿、周到居3家民宿并已投入運營,僅‘十一’期間已達到戶均增收3萬余元,還有十幾戶都有意向將自家的房屋改建或重建成民宿,家門口旅游環線的大變樣,迎來了發展致富的契機,吸引更多鄉賢和歸雁能人帶頭創業,形成了‘永紅模式’”。
柏橋村人大代表也積極帶頭,發動農戶搞好房前屋后環境衛生,充分利用庭院閑置空地,開辟小菜園,種植蔬菜和黃精等經濟作物發展“庭院經濟”,依托原有地貌特征和生態基礎,用好土材質、老物件等“舊”元素打造圍墻、鋪成石子路、建成小花壇等別具風格的微景觀,被譽為“花房子發展模式”,真正實現環境美起來,腰包鼓起來。
代表們一致認可繼續完善建立長效機制,通過創建評比、示范掛牌、觀摩互學等措施,讓農戶在人居環境整治和庭院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提升幸福感和獲得感,讓美麗經濟富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