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汪海玉
在安康的公益志愿服務人群里,有這樣一位退役軍人,走起路來筆直板正,一身正氣,他叫陳業。曾經,他身披戎裝,扎根軍營,不負青春韶華;如今,他退役歸來,投身志愿服務,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軍人本色。
男兒多有從軍夢,陳業也不例外。他出生在漢濱區建民街道徐家溝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就對軍營生活充滿了向往。
小時候,陳業每天要走很遠的山路去上學,還要承擔繁重的農活。上學后,閱讀課本上的軍人故事,成了他最喜歡的事情。
這些故事,成了陳業童年的一道光。2001年,陳業初中畢業后,穿上了嶄新的軍裝,順利入伍到新疆,成為一名光榮的武警戰士。從大山深處來到祖國邊疆。初入軍營,所見所聞讓山里長大的陳業既新奇又震撼,他在心里告誡自己,一定要干出一番成績。
“農村孩子沒有別的優勢,就是能吃苦。”從進入新兵連起,陳業就將吃苦耐勞的品質發揮到極致。從內務整理到軍事訓練,每項考核都勤學苦練,比別人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陳業憑著這股不服輸、不怕苦的精神,在軍營里表現突出,多次獲得表彰,在淬煉中實現成長與蝶變。
2004年12月,陳業退役后,先后在老家做過生意、在南方進過工廠,結婚后回到安康發展。“我在山里長大,明白農村生活的不易。”說起小時候的經歷,陳業總是很動容。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為別人撐一把傘。帶著這樣的初心,他熱心投身漢濱區的各項公益事業,無論是救助幫扶、抗擊疫情,還是鄉村振興都能看到他奔走的身影。
2021年12月,經安康志愿者聯合會批準,陳業號召多名退役軍人共同發起成立了安康退役老兵志愿服務隊。服務隊成立以來,一直發揚著“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老兵傳統,用實際行動踐行“政治合格、思想過硬、作風優良、能打勝仗”,用志愿服務揚正氣樹先鋒立榜樣。
2021年8月21日,月河一直高水位運行,一度達到自1983年以來的高位,漢濱區啟動防汛Ⅰ級響應。陳業毫不猶豫加入建民街道的防汛工作,他率先踏進水齊腰深的屋內,與后續防汛工作人員配合,將物品安全傳送到堤壩上。在大災大難面前,陳業從未缺席,積極參與搶險救援。
2022年,在漢濱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帶領下,陳業和其他退役軍人向西安城中村捐贈抗疫保障蔬菜20000余斤,另向旬陽捐贈價值17000元的消殺物資,向安康軍分區困境老兵捐贈10000元現金。
這只是陳業在公益道路上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陳業個人累計捐款捐物10余萬元。
盡管已離開部隊多年,但軍營始終是陳業魂牽夢繞的地方。除了熱心公益外,他還報名加入了當地的民兵隊伍,重新穿上一身迷彩,在新“戰場”上續寫敬業和擔當。
“直到今天,我還會經常夢到在部隊訓練的場景。”每每說到這里陳業總是掩飾不住激動。每年基干民兵訓練場上熟悉的“硝煙味兒”,將他的記憶瞬間拉回在部隊,令他熱血沸騰。
對陳業來說,迷彩綠已成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抹顏色。他不僅自己繼續發光發熱,還動員更多的退役軍人加入民兵隊伍,參與集中訓練,發揮專業優勢為國防后備力量貢獻一份力量。
“作為退役老兵,得到了黨和祖國多年的培養,就是要弘揚退役老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雖然脫下了軍裝,但放不下軍人的責任與擔當。”每當提到自己堅持的事情,陳業都會說,作為一名老兵、一名黨員,責任所在,使命使然,這條路他還要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