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周濬 宋孝波 陳雅欣
2月5日,正月初八,蛇年新春的第一個工作日。剛剛立春不久,天氣漸漸回暖,柔和的風裹挾著淡淡而暖暖的陽光,大地漸次蘇醒、充滿希望。
“一月底和二月初的這兩場雨下得及時,緩解了旱情。現在充分利用當前有利墑情,根據不同苗情,小麥抓緊追施拔節肥,開展葉面肥及控旺劑噴施,油菜抓緊追施蕾苔肥,開展硼肥等葉面肥噴施,適時開展小麥一噴三防和油菜一噴多促等田管工作很關鍵,馬虎不得。”漢濱區農業農村局研究員汪德義和其他農技人員來到建民、關廟、關家和五里等鎮(街道)的田間地頭,走進小麥、油菜田,仔細分析苗情、蟲情、墑情,為種植戶因地制宜提出應對措施。
田間開“良方”,春管促豐收。廣袤的田地里,越過寒冬的麥苗拔節生長、郁蔥壯碩;連片的油菜鋪滿土地,葉面碧綠、長勢良好。農技人員正打開監測設備,一邊采集數據、記錄信息,一邊分析農情、研判對策。
“經過我們市、區兩級農技工作人員深入各鎮村開展的苗情、蟲情、墑情‘三情’調查,今年小麥、油菜長勢優于去年。利用當前有利墑情,立即開展小麥拔節肥、油菜蕾苔肥追施,微肥噴施,適時開展小麥一噴三防和油菜一噴多促,做好小麥銹病、赤霉病、油菜菌核病、蚜蟲等病蟲害綠色防控成為當前種植戶的重點任務,同時還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做好農作物的防寒工作。”汪德義對現場的種植戶叮囑道。
“防凍、防病蟲,做好不同苗情地塊的追肥工作,今年小麥的產量肯定比去年好。”漢濱區建民街道西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仕猛認真地與農技人員互動交流,記錄下田間管理要點。今年,西山村按照專業化、規模化發展思路,動員小麥種植戶搶抓農時、墑情,協調機械和加強農業技術指導,幫助農戶解決了生產中遇到的難題,發展小麥1600余畝。
一年之計在于春。新春之際,漢濱區農技人員來到田間地頭開展農業新春“第一課”,將技術、信心送到農戶手中,用實際行動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供技術保障。
據悉,近年來,漢濱區大力推廣良種、良機、良法,開展糧食生產代收代種、統防統治、技術服務等,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奔赴各鎮(街道)開展技術服務,支持各類經營主體和種糧大戶參與糧食規模化生產經營,實施宜機化和配套設施改造提升。目前,漢濱區發展油菜種植23萬余畝,小麥播種面積12.3萬余畝,已培育規模化糧油種植經營主體300余家。
“新春是農業生產的關鍵時期,當前全區農業技術干部來到鎮(街道)、村組社區,深入田間地頭,持續做好春季農作物防凍、灌溉、追肥等田間管理的技術服務,努力提升單產,為今年的夏收做好保障。”漢濱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陳志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