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胡雪麗 吳曉 李西鋒
近日,在漢濱區建民街道長春村一場文明新風撲面而來,紅白理事會成員、村“兩委”干部、黨員和村民代表圍桌而坐,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展開討論、相互評議。
“我承諾帶頭遵守紅白理事會制度,并向群眾宣傳好、解讀好移風易俗相關規定,教育引導群眾自覺摒棄舊習俗,樹立文明新風尚。”長春村村干部李善浩說。
為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長春村以“節儉紅白事 助推文明風”為主題,召開了新春第一會,集中討論修訂了《紅白理事會章程》,并對紅白理事會今年的工作進行了安排。
“以前滿月酒、祝壽酒、搬家酒……接踵而至,為了湊份子都要省吃儉用,自從有了紅白理事會,劃定了紅白事的辦事范圍、酒席標準和桌數,確實減輕了不少負擔。”長春村村民李佑花說。
長春村紅白理事會運用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微信群、戶院會等形式,對《紅白理事會章程》進行廣泛宣傳,明確了彩禮、大眾禮等內容,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拍手稱贊。
“移風易俗是一項長期工程,去年以來,建民街道動員各村(社區)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作用,強化宣傳教育,結合主題黨日、新時代文明實踐、黨員雙報到等,組織司法、宣傳、文化等志愿者進行理論宣講,緊盯‘易接受新思想’的年輕人和‘易遵循老傳統’的老年人兩個群體,分類宣傳,因人施策,確保取得實效。”建民街道黨工委書記鄧相軍介紹。
近年來,建民街道始終高度重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明確25個村(社區)將移風易俗工作融入日常,先后在新聯村、東山村、紅蓮村、黃溝社區抓點示范,不斷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積極發揮紅白理事會約束監督作用,通過對彩禮數額、隨禮金額、宴席桌數進行限高量化,及時掌握群眾婚喪事宜情況,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的引領作用,形成宣傳教育經常化、紅白喜事規范化、民間習俗文明化,為街道文明鄉風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