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胡智賢 通訊員 王梟
在農村,滿地撒歡亂跑的雞如今住進了小區,住上了“樓房”。你能想象10萬只雞住進1個小區,5棟雞舍,卻只需要1名“雞司令”嗎?近日,帶著好奇,記者走進位于漢濱區壩河鎮繁榮村的盛裕祥生態產業園一探究竟。
在養殖區的飼料廠,工人正將飼料經輸送線送至各雞舍。“這些飼料都是用桑樹莖葉、玉米按照比例加工而成,既降低了養殖成本,還能保證飼料的安全和營養。”盛裕祥生態產業園負責人柯愈鑫介紹道,由于雞蛋品質好,得到了上海、廣州等地批發商的青睞,雞蛋供不應求。
雞舍內,燈光明亮,干凈整潔,溫度適宜,沒有異味。“雞司令”張建平正腳踩滑輪機穿梭于雞舍間,巡查每只蛋雞的進食、進水、環境等情況。“這里我一個人負責,一鍵啟動就可以進行環控、喂水、喂料、清糞、撿蛋、消毒、加溫等工作,然后就像現在這樣隨時巡查。”張建平笑著告訴記者,整日與10萬只雞為伴,自己成了名副其實的“雞司令”。
雞舍側墻的兩條向外輸出管道和傳送帶特別引人注目。“這條是清糞管道,直接延伸至山腳的化糞池,糞便經過集中發酵處理后,用作園區內桑樹、蔬菜的肥料。”柯愈鑫說,另一條是雞蛋傳輸帶,傳送帶盡頭正建的是雞蛋全自動打碼、分揀、裝箱生產線,此條生產線建成后,將形成從雞苗入舍到雞蛋封裝全自動閉環式生產模式。
“自動化養雞不但減少了人力,而且通過電腦或手機就可以實時監測雞舍內的情況,實現遠程操控,保證雞蛋的產出和質量。”柯愈鑫說,在傳統的養殖模式中,養10萬只雞大概需要20個人,而在自動化養殖模式中,只需要3個人就可以完成一系列的工作。
據了解,該養雞場以富硒桑葉作為蛋雞的主要飼料,周邊建有高效桑園500余畝,現日產富硒桑葉蛋近10萬枚,預計年產量3500余萬枚,年加工有機肥3500余噸。農業農村部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檢測結果顯示,富硒桑葉蛋在硒含量和氨基酸、高鈣、高蛋白、多維生素、低脂肪、低膽固醇等方面,顯著優于其他雞蛋。
“該產業園是我鎮循環農業發展的個例,園區內種植的桑樹,其葉徑均可加工為蛋雞的飼料,雞糞用作桑樹的肥料,形成綠色循環產業鏈,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歡迎八方客前來壩河品“桑葉雞蛋”,吃地道美食,賞秋日美景!”壩河鎮黨委書記魯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