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奕涵
初春的清晨,略微潮濕的空氣中徘徊著些許寒意。346國道K1688+900處蔥郁的景觀帶里,一抹鮮艷的橘色讓這條路鮮活而又溫暖。
漢濱公路段養護工周全兵手持綠籬機,弓腰凝神,手指拂過新芽測算修剪高度,刀鋒過處,參差的枝干瞬間變得齊整如尺。這位51歲的公路養護工,用33年時光在這條蜿蜒的公路刻下雙軌人生:前24年肩扛鐵鍬守護公路,近9年手持綠籬機雕琢風景,更以15年94次獻血的熱忱,在秦巴山間澆灌出絢爛的生命之花。
2007年7月中旬,安康經歷持續強降雨天氣,漢濱區棗園路全段水毀,道路中斷。市公路局下達搶修保暢任務,要求該路段養護隊2天內完成路面清理,保障車輛通行。
持續的降雨讓大量生活垃圾、雜物等堆積在路面上,臭氣熏天、骯臟不堪。雨勢稍弱,漢濱公路段養護隊立即出動,其他隊員負責清理主路面垃圾,統一放置清運車,周全兵則主動要求負責離主街道較遠區域及坑槽較多的狹窄邊道,用一輛翻斗車來回運送垃圾。他快速揮舞鐵鍬,雨水順著雨衣帽檐成串滴落,“掃、鏟、揮、拉”這樣的動作不知道重復了多少遍,終于在連續奮戰24小時后,這條路恢復整潔,周全兵松了一口氣。
“當時我10分鐘裝一車,一車大概半方。一天一夜幾乎沒有休息,那一天感覺確實太累了。”周全兵說。
“一馬當先、沖鋒在前是他的工作常態。”漢濱公路段城區養護工區副主任兼綠化作業隊隊長王大軍回憶說,2024年4月的一天,晚上10點多,346國道k1694+100處一棵腰身粗細的行道樹因暴雨倒地,致使交通中斷,巡查值班人員發現后迅速通知養護隊疏通保暢。
“周全兵同志先趕到,他拿著專業工具,第一個撲上去先鋸樹,渾身都打濕完了,等我們趕過來,基本已經半幅通行了。真的是非常感動。”王大軍說。
修補坑槽,清理淤泥、水溝雜草、綠化帶垃圾雜物等,是周全兵的工作日常,面對這樣繁瑣、枯燥、日復一日的工作,周全兵卻展現出極大的耐心和責任心,一干就是24年。“路跟人一樣,用心疼它,它才能陪你走得長遠。看著車輛平安駛過整潔的路面,我心里比啥都踏實。”
2016年,因工作需要,周全兵轉崗綠化養護,鐵鍬換成綠籬機,為了快速進入狀態,他的工具包里,又多了一本《園林植物病蟲害圖鑒》。他通過自學加實踐,逐步掌握綠化養護知識、技巧,逐漸從一名綠化養護“門外漢”成長為傳幫帶的“老師傅”。
周全兵說,“漢濱公路段養護115公里,綠化帶80多公里,有20多種植物,我都用心牢記。它們就像我的孩子一樣,對它越用心,它就長得越好。”如今,漢濱公路段的綠化養護灌木成活率達95%,櫻花、刺槐、柏樹、女貞等已形成“春有花、夏有蔭”的生態走廊。
2024年5月,市中心血站特別致函漢濱公路段,對周全兵帶動多名同事加入獻血隊伍表示感謝。
“養路養的是民心路,獻血獻的是良心血。”在市中心血站的電子檔案系統中,周全兵的獻血記錄格外醒目:自2009年12月31日首次獻血至今,15年間無償獻血94次,累計36000毫升。周全兵因此榮獲2018——201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和2020——2021年度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2024年,他被評為陜西省崗位學雷鋒標兵個人。
夕陽西下,周全兵彎腰順手撿拾起路邊的煙頭,那身影與身后“養好公路、保障暢通”的標語漸漸重合。當問及何以堅持至今,他指著反光背心上的橘色條紋:“橘色是養路工的鎧甲,也是警示燈,提醒我養路工的責任,穿上它就扛著千萬人的平安期盼。”余暉給這條346國道穿上金色的紗衣,那道橘色身影依舊在躬身前行,身后延伸的道路潔凈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