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馮友松 盧火焰
“十三五”期間,漢陰縣以國道316線為依托、縣鎮公路為骨架、行政村道為延伸,全力構建公路交通網絡新格局,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為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打下堅實基礎,展現出“路通業興”的發展新景象。
攻堅克難建好“民心路”
漢陰縣優先支持“連成網”的出境路,打通“斷頭路”,把農村公路與國干線、高速公路等主要道路靠攏連接,與工業園區、農業園區連接起來,形成四通八達、“血脈暢通”的公路網絡,突出解決接縣鎮之間、各鎮之間、村與村之間的連通。
五年來,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22.5億元,爭取到上級各類工程補助資金約10億元,完成干線公路建設100.47公里,村組公路780公里,“油返砂”整治779.5公里,危橋改造21座、公路安全防護工程300余公里。
“縣城至雙河口古鎮二級公路改建自2018年5月開工,去年12月經相關部門和安全專家現場評估,具備正式開放條件,為發展雙河口古鎮旅游帶來發展機遇和交通保障。”縣交通局局長沈漢文說。
平梁至澗池公路改建工程全長18.39公里,全線新建大橋4座、中小橋16座,徹底解決了縣城交通擁堵和通行安全隱患。隨著漢陰漩渦公路、漢雙公路改建成功,帶動了鳳堰古梯田AAAA景區和雙河口古鎮AAA景區發展。
沈漢文介紹:“在建好農村道路上,我們做好‘交通+生態旅游’大文章,按照‘道路即景觀、乘客即游客、出行即旅行’理念,做好平澗一級路、漢雙二級路、漢漩路、平酒路等沿線綠化美化亮化,實現向公路旅游方向的轉變。”
因地制宜管好“放心路”
建好路需在精細管理上求精準,該縣以高質量推進“平安交通”建設,深化“千燈萬帶”示范工程,在農村公路平交路口、學校、人口聚集路段安裝了警示標志和減速帶。
實施農村道路建設攻堅行動五年來,全縣增設和修復安全波形護欄近500千米,增設和修復公路標志標牌1500余塊,設置廣角鏡120余個,設置減速帶150余條,交通頑疾整治銷號清零。
縣交通局黨組成員、辦公室主任唐建安說:“五年來,我們通過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安全生產巡查、安全隱患整改等舉措,全縣交通事故逐年呈下降趨勢,近五年全縣無較大交通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五年來,該縣按照建、養并重原則,全力打造“暢、安、舒、美”公路新形象。深化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將公路日常管理養護資金納入縣級財政預算,全面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落實縣鎮村三級公路日常養護管理責任,實現了“有路必養、養必良好,有路必管、管必到位”良性發展。
推行“交通+扶貧”模式,把農村公路日常管理養護納入公益崗位,目前全縣有817名群眾參與農村公路日常養護承包,787名群眾被聘為養路員公益崗。
多方聯動護好“致富路”
“路修通了,村上安排我來日常監管,我一定把它養護好,苦點累點不算啥。”正在村道忙著疏通排水溝的觀音河鎮進步村村民陳廣玉說。
該縣以建設法治交通為目標,從公路執法隊伍著手,建立健全執法監督機制,培養了一支作風優良、業務技能精通的路政執法隊伍,健全交通路政、公安交警、各鎮等多方聯勤聯動機制,對公路違法搭建、違法堆放、占道經營等行為進行專項整治,嚴格的交通執法讓農村路域環境明顯改善。
“我們通過嚴格的文明執法,先后拆除違法建筑、違法棚屋、地面構筑物近5000平方米,拆除各類廣告牌800余塊,清理路邊堆積物近200余處,對562輛超限超載車輛實施卸載和處罰,卸載及卸轉貨物計重1000余噸,罰款60萬余元,違法超限超載行為得到有效控制。”縣交通局副局長湯小康說。
在農村公路建設維護中,該縣把質量作為生命線,嚴把工程駐地建設關、人員設備投入關、材料進場關和工程檢驗關,嚴格落實規范化管理和道路建設標準,實施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把一條條農村公路建成了“良心路”“放心路”“致富路”。
聯鎮聯村運營好“振興路”
“我們村六七八組過去只有一條小路,村民買賣東西只能肩挑背扛,現在水泥路通到很多人家門口,做生意的直接開車到群眾家門口收購農產品。”鐵佛寺鎮東岳村六組村民張孝權說。
農村公路的建設發展,不僅解決了公路暢通問題,而且使農副特產、旅游資源等得到開發。漩渦鎮黨委書記伊陽波說:“現在,汽車說來就來,老百姓方便極了。路通了,群眾種茶興趣也高了,一到春季,旅客開車來觀光鳳堰梯田和買春茶的很多,直接不愁銷。”
建好是基礎,管好、維護好是關鍵,運營好是最終目的,該縣堅持“城鄉統籌、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客貨并舉”思路,以行政村通客車為兜底性指標,將群眾出行需求作為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全力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因村施策,采取鞏固完善一批、延伸串聯一批、電話預約一批、集中開通一批的措施,確保客運班線開得通、穩得住。”沈漢文說。據介紹,該縣在月河川道推廣城鄉公交,采取政府適度補助,把公交與易地扶貧搬遷小區、社區工廠相連接。在南北山區實行農村客運班線,建立由政府定額補貼燃油措施,鼓勵營運企業在客流量小的建制村投放微型客車,有序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
“現在確實好了,一輛輛客車和滿載農產品的貨車往來穿梭,大山外的致富信息接踵而至,我們辦的農村電商中轉站,每周定期縣城物流快遞來取貨,山溝里的農副產品不愁銷,我在這里做生意,不僅把家庭照顧了,也把錢掙了。”漩渦鎮田鳳村“田梁農家”農家樂業主熊哲貴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