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秦小娟 賴真超)“感謝你們給我寄來的精神食糧!”當已退休多年且人在深圳的老黨員羅敏收到漢陰縣委宣傳部寄來的學習“四件套”時,高興地給大家打電話。
“我腿腳不方便,社區工作人員上門為我辦理了高齡老人補貼認證,服務真的非常周到。”家住城關鎮陽光小區的85歲空巢老人徐梓成逢人就說。
……
這些僅僅是漢陰縣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縮影,為切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走心,漢陰縣堅持在學習下功夫,在責任落實上勇擔當,在為民服務上守初心,以昂揚奮斗姿態開拓發展新局。
“快”字當先 高起點抓學習
“速則濟,緩則不及,此圣賢所以貴機會也”。漢陰縣緊跟省市步伐,在黨史學習教育安排部署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起點推進全縣黨史學習教育。
全省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召開次日,縣委常委會就立即傳達學習,研究全縣貫徹落實意見,快速制定《實施方案》。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召開當天下午,縣委就召開了全縣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縣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縣級一辦五組八個巡回指導組36名工作人員全部到位。全縣黨史學習教育動員會后,各鎮各部門迅速行動,制定相應實施方案,召開動員部署會議,迅速掀起全縣黨史學習教育熱潮。
“要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嚴格“五個到位”工作標準,突出工作重點,層層傳導壓力,加強督導檢查,確保黨史學習教育各項部署落實到位,以優異成績向建黨100周年獻禮。”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漢陰縣委書記周永鑫對黨史學習教育做出硬要求。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漢陰縣緊抓“關鍵少數”“關鍵主體”“絕大多數”三個層面,采取集中學習、個人自學、送教上門、講黨課、理論宣講、專題培訓、觀看電影、參觀紅色紀念場所等形式,全方位開展思想洗禮。“快”字當先推動漢陰黨史學習教育高標準啟動、高質量推進。
“準”字為要 服務靠前解憂愁
“我們搬遷戶拿到了房產證,心里就沒有后顧之憂了,這都要感謝黨的好政策。”家住平梁鎮興隆佳苑社區的董世興手里拿著縣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送上門的不動產權證書時,笑得合不攏嘴。目前,漢陰5082戶搬遷群眾不動產證已全面完成登記,此項工作走到全市前列。
5月8日,漢陰縣二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舉行,此次共集中開工7個重點項目,分別是縣城體育場改造、雙河口古鎮建設、澗池重點鎮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總投資達7.94億元。
在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進程中,漢陰強化舉措,準確把握群眾需求,俯下身子靠前服務,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所急所需,真正把為民服務做到群眾的心坎上。依托‘321鄉村治理模式’和‘三聯促發展’,漢陰縣各部門同步開展實踐活動,一批批惠民便民工作措施和項目工程迅速開展。漢陰正努力把學習成效轉化為“產業項目建設年”和加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務實舉措,實現了開新局的階段性目標。
聚焦辦好年度民生實事,漢陰在縣鎮層面分別由縣、鎮人大代表收集迫切需要、受益面廣的民生實事項目,在人代會上進行票決,確保民生實事反映民意、造福于民。縣級領導帶頭和全縣干部開展大走訪,分別到各自分管工作領域和服務對象中,通過面對面收集、服務窗口采集等方式,常態化收集民憂事項。同時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利用“321”APP和“321”民情在線公眾號,收集網民訴求、意見和建議,能在線辦理的馬上辦,能線下辦理的上門辦,讓群眾足不出戶解決問題。
“實”字托底 為民實事獲點贊
“不久前,我通過321民情在線反映了家里自來水渾濁,沒想到鎮村干部馬上就給改建了飲水管道。”雙乳鎮三同村八組群眾姚可新豎起了大拇指。
“以前每次要到縣城醫院去買藥,坐車跑一趟要花上百塊錢,算下來車費比藥費多,這下好了,不但藥品不掏錢,還送到家門口,真是太謝謝你們了”。家住鐵佛寺鎮銅錢村的老宋領到縣殘聯送的藥品時很激動。
面對家長提出的“放學早接送難”問題,縣教體科技局在中小學生家長自愿的基礎上,推行課后服務,解決了1.6萬余戶家庭接送孩子的實際困難。
面對縣城“停車難、停車亂”問題,縣住建局牽頭實施管理提升項目,新增230個車位,對城區范圍內1240個街道公共停車位進行規范管理。
為了避免“我為群眾辦實事”出現形式主義,漢陰縣將收集到的民憂事項進行梳理研判,分層分類精心制定解決方案,做到一事一策、因事施策。通過領導帶頭包掛、干部承諾領辦、組織交辦等形式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與業務工作“兩不誤、兩促進”。
縣委8個黨史學習教育巡回指導組對全縣各級“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情況進行抽查暗訪,對發現問題現場交辦、限期整改。縣委黨史學教辦對各鎮各部門民憂事項收集和辦理情況實行一月一通報。依托“三線”人員,對民憂事項解決情況進行定期、不定期跟蹤回訪,掌握后續動態。全縣各級黨員干部的主動作為,切實解決了一批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讓群眾看到了變化、得到了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