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馮友松 林愛銘
漢陰縣教體系統把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貫穿教育教學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實施“家長點單、教育局接單、學校辦單、群眾評單”的“四單制”為群眾辦“急難愁盼”之事,把實事辦到群眾“心窩里”。
家長點單——為民辦事破難題
“以前因工作原因,放學后只能把孩子放在校外托管班,幾個周后我發現孩子出現了諸如坐不住、越來越貪玩的壞習慣。這學期學校在征集為群眾辦‘急難愁盼’事情,我們十幾個家長反復想了一下,在點單上寫了希望相關部門配合、學校能夠在放學后延時服務,讓孩子在學校復習功課和參加各項活動。真沒想到我們的點單很快得到落實,這下心里也踏實了。”城關一小四年級王俊熙的家長尹丹說到。
黨史學習教育最終目的是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縣教體科技局黨委制定了全縣中小黨史學習教育實施方案,明確把為家長及學生辦實事作為黨史學習關鍵環節。
筆者在了解如何征集家長“點單”情況時,縣教體科技局副局長譚軍介紹到:“結合中小學實際,各校通過家長會、家委會等形式征求意見,各校把‘點單’匯總后上報縣教育主管部門審定,最終把群眾普遍呼聲較高、可操作可實施的‘點單’作為共性事項進行部署辦理,個性事項交由相應學校一對一辦理,有力破解了家長的困惑。”
鳳臺小學五年級學生小吳是個獨生子,爸爸媽媽一直在外務工,偶爾能用婆婆爺爺的老年機和父母通一次電話,由于缺乏父母的日常陪伴,時間長了性格有點內向,不喜歡和別人交流說話,一度成為老師高度關注對象。
“前段時間班主任發微信說,學校在征集為家長和孩子辦急難愁盼事項。我給班主任回音說孩子成績很不錯,但就是在家比較沉悶不愛說話,能想辦法解決嗎?沒想到,老師當即回答好的。過了一個月孩子告訴我,學校有位心理老師經常給我做心理輔導,指導我如何快樂學習和生活相關知識。”這是吳佳的媽媽在和班主任微信聊天時說的話。
抓實健康教育,傾情關愛鑄就幸福港灣。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及思維的變化,在學習、生活、自我意識、情緒調適、人際交往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困擾或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實際問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通過家長的‘點單’實際,依據教育部關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精神,在鳳臺小學率先試點建立積極心理發展中心,以此輻射指導全縣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了很好的成效。”鳳臺小學校長曹雅介紹到。
據了解,鳳臺小學還建立了心理輔導室、心理活動室和心理資料室,組建有具備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的專職心理教師3名和具有國家資質的女童保護課程講師8名研究團隊,統籌全縣31名心理健康教師、心理咨詢師成立了“教育心理委員會”,常態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解決了很多家長無法解決的實際困難。
教育局接單——擔當作為解民愁
“學黨史辦實事關鍵要解決‘干什么’和‘怎么干’的問題,按照接單程序化,學校在征集家長‘點單’后,對具有普遍性、可操作的‘點單’,我們誠心接單,分類建立臺賬,確保‘點單’有人管、有措施辦法、有落實成效,并加強中小學‘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五項管理力度,從而不斷提升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縣教體科技局黨委書記、局長劉康明談到。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縣委組織部和縣教體科技局黨委聯合印發《推進中小學黨建引領思政課建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推行“黨建+思政+德育”融合育人,實施“一統領、四融合、三結合”的“143”模式,讓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同頻共振,使得思政課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實驗小學校長黃海燕告訴筆者:“按照教育局‘接單’后的部署和思政課要求,學校成立了思政工作室,以思政課‘大練兵’為契機,將《道德與法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結合,編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本課程,比如我們開展的‘抗疫情·致英雄’‘禮贊勞動者·致敬追夢人’‘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家園’等活動,很好地塑造了學生良好道德品質,而且學生也很喜歡這樣的思政課教學。”
談起如何讓學生喜歡思政課。第二高級中學校長孫立棟思考得很深,他談到:“我們結合初高中學生年齡和在學生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特點,課內與課外結合,分層施教,讓思政課與生活融合,不斷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影響力和藝術性,使思政課不斷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目的,更能收到‘激發、喚醒、鼓舞’的效果,真正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溫潤心靈的育人作用。”
該縣在推進中小學思政課建設時堅持黨委統一領導,做到思政與黨建融合、與德育融合、與學科融合、“培練評”融合,體現了思政課教育與日常活動結合、與研學實踐結合、與黨史及優秀文化結合。教育引導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學生學習生活中,做法被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教育工作情況》推廣。
太平小學是城關鎮轄區一所村級完全小學,留守兒童較多,孩子放學回家作業輔導和沉迷于手機成為家長的揪心事,將思政課教育內容納入到延時服務范疇,開展“聽黨話、跟黨走”主題教育活動,深得廣大家長的支持和學生喜愛。
“欣慰的是剛實施延時服務1個月后,六年級金明深同學的媽媽金光芝給我發微信說,現在孩子習慣好了很多,期中考試成績也不錯,而且在家也很少玩手機了,還讓我給他買課外閱讀書,感謝學校所有老師了。”太平小學校長夏雅玲正在檢查老師延時服務備課情況時告訴筆者。
學校辦單——件件落實有成效
“自從有了課后延時服務,每天放學后張明在老師的輔導下,很短的時間就寫完了作業,還主動參加體育、科技、繪畫等社團活動,晚上回家也能早早上床睡覺。隨著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慢慢養成,不僅學習成績上去了,身體也越來越強壯了。”張明的媽媽開心地說。
鳳臺小學是在全縣率先實施延時服務,學校以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為出發點,成立了課后服務項目組,設置了“3+2”延時服務課程,即每周為學生提供以語數英等學科作業輔導為主的“3天作業輔導和學生自愿參加2天的特色社團活動服務,有效解決了家庭無人輔導作業和減輕校外輔導經濟負擔的雙重困惑。
課后服務讓孩子盡享“豐盛套餐”。該縣本著一切服務家長和學生的理念,制定了《進一步規范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通知》和《中小學校內課后服務收費有關事項的通知》,從“規范課后服務管理、規范課后服務內容、規范課后服務收費、規范課后服務行為”嚴格要求,縣教育督導室常態化逐校督導指導,防止在實施過程中服務內容異化、形式異化、效果異化,保障了課后服務效果。
“延時服務不斷能解決孩子無人接送、降低學生回家路途安全風險、減少家庭經濟負擔,更能解決備受家長關注的學生綜合素養提升,在老師細心輔導下更好地完成課后作業、預習新課,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社團活動,增強學生的興趣愛好,有效幫助后進生提高成績,從而提升學校乃至全縣教育教學成績都有很大幫助。”蒲溪鎮中心小學校長李雪深有感觸地說到。
聚焦教育質量,下硬茬出實招解民所盼。該縣以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為導向,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辦實事的重中之重。
據了解,該縣修訂完善了《中小學幼兒園獎勵性績效實施指導意見》《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獎勵激勵辦法》《學校年度目標綜合考核辦法》。落實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與教師獎勵性績效工資、晉級晉檔、教師流動、評優樹模四個掛鉤機制,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強化常規教育教學教研過程督導和結果運用,助推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推進‘辦單’實效化,解決了‘誰來辦’‘怎么干’‘干出啥成效’的問題。我們把學黨史守初心、提質量擔使命有機結合,一方面通過學四史悟原理、提質量育新人等主題報告會,引導教師樹立質量意識,人人爭‘四有’好老師。一方面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表彰學習之星和后進之星,利用寄宿制在校時間長的優勢,進行一對一課外輔導、培優補差。同時狠抓常規課、作業批改、校本教研、青年教師培養提質行動,學生綜合素養逐漸在提升。”蒲溪初級中學校長黃曉紅自信地說到。
群眾評單——為民解憂暖心窩
“我和孩子的媽媽都在上班,沒時間接兒子放學,原先由于交警和學校保安力量有限,放學后校門口安全隱患大。現在好了,學校落實分時段、分年級、錯峰放學,落實了護學崗舉措,有效降低了放學校門擁堵現象和安全風險,再也不用操心了,這件事辦的很好。”城關一小一年級學生李俊辰的家長高興地說到。
該縣探索推行“公安+學校+家長+社會”為構架的“四位一體”護學崗模式,組建了由責任區派出所民警、交警為主的“公安護學隊伍”,學校保安、值班領導及教師為主的“校園護學隊伍”,紅袖章和社區志愿者為主的“社會護學隊伍”,以及學生家長為主的“家長護學隊伍”的“四支隊伍”,在上下學高峰時段加大執勤聯防,基本實現“學生安全、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目標。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野蠻其體魄就是強身健體。現在學生“眼睛化”現象備受社會的高度關注和家長的擔憂。
聚焦近視防控,呵護好青少年光明未來。該縣制定了《漢陰縣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加強中小學“五項管理”二十條措施》,抓實小學、初中校階段“四課、三操、兩活動”,落實研學旅行和校外勞動實踐、減輕課業負擔保障睡眠時間、規范辦學行為等舉措,聯合家長共同營造了愛眼護眼氛圍。
初夏時節,筆者走進平梁鎮中心小學精心打造的禮尚倉廩創客空間,四年級的學生正在菜園一邊拿著筆記本記錄蔬菜長勢變化,一邊聽農民叔叔講種植技術。室外基地由學生親自栽種的秧苗隨風搖擺,黃瓜、豇豆、小白菜、花生長勢喜人,花果飄香,整過室外基地像一個小型精致的農業園,室內的農耕家具、茶藝、烘焙、海模等實體展示和校本課程讓你一飽眼福。
正在禮尚倉廩創客空間勞動實踐基地給學生講種植技術的陳前軍微笑的說到:“現在很多學生特別是城里的學生基本不知道農業生產,有的連麥苗和韭菜都分不清,學校要注重勞動體驗,讓學生了解一些農業知識和常見的家用農具和蔬菜很有用的,像平梁小學就做的很好,下午放學后都能看到學生在地里體念勞動,能強身健體,保護眼睛,我們當家長的高興,一定支持。”
通過‘四單制’解決‘急難愁盼’事,不斷提升了人民群眾對教育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陜西省近視防控試點校,我們主要在增加學生課外和體育活動時間、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要求上做加法。在減少近距離用眼時間及強度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上做減法。在綜合施策、家校聯動、合力防控上做乘法。在專項排查、最大限度消除不合格電子產品對視力的損害進校園上做除法。通過綜合實策,近視率呈平穩下降趨勢,在最近一次普查中沒有明顯下降人數占學生總數的97%,經常有很多在外務工的人員在家長微信群和給我發信息說,幫家長解決了揪心事和煩心事。”恒大小學副校長趙麗如實的講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