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凌功
走進漢陰縣鐵佛寺鎮,喂蠶的工人在蠶室里緊張地忙碌著,群眾在產業園里采摘花椒,隨處可見一派熱火朝天的工作景象。
如何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鐵佛寺鎮立足優勢、順勢而為,大力實施脫貧成效鞏固拓展工程、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工程,奮力實現農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和組織振興,全面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
在高峰村西灣蠶桑專業合作社內,碩大的夏蠶讓人眼前一亮。該合作社是以蠶桑種、養殖產業為主導的專業合作社,共有桑園150畝。合作社負責人張繼云說:“合作社目前已經養了夏蠶15張,今年試養夏蠶毛收入在4.5萬元左右。”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近年來,該鎮堅持獼猴桃、蠶桑、香椿、花椒四大特色產業目標不動搖,按照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經營理念,通過長期為主、短期補充,帶動村集體經濟多業并舉、融合發展,初步建成產業園區4000畝、各類加工配套設施5處,獲得收益20余萬元。
為了進一步壯大集體產業,打造區域化集群發展,該鎮以“三聯”工作機制為紐帶,實現全鎮產業聯產、聯銷,破解產業發展散、小、松難題。截至目前,該鎮組建各類產業合作聯社3個,并成立臨時黨支部2個。
鄉村產業發展得好,人居環境也沒落下。近年來,該鎮以“美麗鄉村 文明家園”建設為載體,將生態振興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加大基礎建設投入,改善人居環境,目前已經完成4個村的人居環境整治,全鎮共新建花壇、小菜園100余處,拆除違建10余處,粉刷外墻100余面。
此外,該鎮還全面開展村莊清潔行動、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及村容村貌提升,積極開展“衛生美、設施美、布局美、家風美”農戶庭院創建工作,推動全鎮人居環境進一步優化。
產業興,環境美,服務也更優了。據了解,該鎮依托“321”基層治理模式,通過“兩說一商”工作機制,解民憂,贏民心。實行以“培育鄉土人才、專業人才和回引能人大戶、優秀青年”為主的“雙培雙帶”工程,通過“支部+人才+產業”孵化模式,在今年村(社區)“兩委”換屆中已將30余名行業致富能人選入村(社區)班子。
據悉,今年以來,該鎮充分發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作用,持續推進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排查化解群眾矛盾糾紛50件,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促進維護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