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瑩 通訊員 陳嬌
不久前,漢陰縣中醫醫院在門診大廳開展三伏貼義診活動,為現場群眾提供義診、宣教、咨詢及免費貼敷等服務,吸引了不少人前來體驗,優質惠民服務獲得了群眾一致好評。這是醫院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該院將黨建作為引領醫院各項工作的鮮明旗幟,積極探索實行“黨建+”工作模式,不斷豐富黨建服務載體,以黨建促業務,以業務促黨建,推動黨建與醫療工作雙融合、雙促進。在漢陰縣委召開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暨“兩優一先”表彰大會上,該院黨委、院黨委書記柳傳鴻分別榮獲“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將黨建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經常
走進門診大樓外一科診室,一眼就能看見桌上擺放的黨員工作牌,正在接診的科室主任李仁保胸前佩戴著黨徽。醫院通過“墻上貼、胸前掛”的方式,設立“黨員先鋒崗”,鼓勵黨員亮身份、亮職責。
“這些時刻提醒我要牢記黨員身份,增強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李仁保說,這既是黨員形象的展示,更是黨員責任的提醒。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漢陰縣中醫醫院黨委下設三個黨支部,共有黨員38名。加強黨員管理,提升黨員隊伍素質,是醫院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該院印制《漢陰縣中醫醫院支部工作手冊》,將經常性的黨務管理工作做到“三統一”(統一內容、統一標準、統一格式)。院黨委還下發了“三亮三比五創”實施方案,加強對黨員干部日常行為和思想教育的管理,并以黨員積分制管理辦法進行日常監督管理,每季度公布黨員得分情況,并將考核結果與民主測評黨員、職稱晉升、評先評優、績效分配掛鉤。
為凝聚思想共識,醫院積極推進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引導醫院全體職工樹立服務意識,保持良好工作作風。
作為安康市名中醫,同時也是醫院黨委書記,柳傳鴻嫻熟有效的診療技術和良好的醫風醫德讓他收獲了不少群眾“粉絲”。他多年來有一種習慣,坐門診前,總會準備一些零錢,這些錢,是為那些找他看病卻又無力承擔醫藥費的患者準備的。他經常說,醫病更醫心,對患者的善意是醫者立足的根本,更是對黨員本色最好的詮釋。
醫院時常組織醫護人員開展義診活動,柳大夫的義診桌前總是排滿了最多群眾。今年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后,他和醫院另外2名市級名中醫(陳忠前、王仁群)帶頭開展“學黨史、辦實事——百名中醫百場基層義診”活動,為基層群眾送去健康關懷。在他看來,這是用實際行動踐行黨員初心的最好體現。
除此之外,該院還組織醫院職工開展免費肛周疾病檢查、免費中藥穴位貼敷體驗、貧困患者術后免費專科換藥等活動,結合各支部主題黨日活動,讓中醫文化和中醫知識走進社區、走進校園、走進鄉村,用真心服務換來群眾真心贊揚。
以業務創新優化診療服務
去年12月22日,醫院開設女性肛腸專科門診,實現女醫生專診及手術。何賽成為該門診的女醫生。
自2012年大學畢業至今,在這近10年的工作生涯中,有一名女患者讓何賽印象最為深刻。她由于患病部位私密,且從未碰見過女肛腸醫生,忍受了20多年的病痛折磨。
何賽說,這名患者是通過朋友圈宣傳找到自己的,幫她檢查后診斷為復雜性環狀混合痔,癥狀很嚴重,只能進行手術治療,術后幾天就出院了。一個簡單的手術,解決了她二十多年的困擾。
“在醫院開設女性肛腸專科門診之前,很多女病人在診室外看見是男醫生,晃了幾圈就走了。有的走了又回來了,問坐診醫生這里有沒有女醫生,然后醫生就會給我打電話,我來為這些女患者診療。”何賽曾在鐵佛寺鎮中心衛生院幫扶一年,在基層,這樣的情況比縣城更多。
作為一名黨員,她心中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從鐵佛寺鎮幫扶回來后,她和科室總結了多年臨床實踐,發現女性患者肛腸疾病發病率高于男性。經過科室的努力和爭取,一個為女性患者專門開設的肛腸門診就此產生,何賽也成為了許多女患者的“知心人”。她還為患者建立了微信群,隨時隨地為患者答疑解惑,并提供適宜的中醫藥特色診療。
何賽說,她將肩負起黨員的責任,發揮帶頭作用,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壯大科室隊伍,幫助更多女性患者有尊嚴地接受肛腸疾病治療。
長期以來,為促進醫療服務質量不斷提高,醫院將各科室負責人和業務骨干陸續發展為黨員干部,調動起每一名奮斗在臨床一線的黨員,在理論學習和醫療服務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創新工作模式,提升全院職工專業技術水平和醫療服務水平。
除此之外,在去年11月,安康市中醫醫院第三黨支部和該院第三黨支部簽訂了黨組織結對共建協議書,雙方“黨建手拉手、共建促發展”工作全面展開。黨建工作平臺的搭建,為醫院帶來了更專業化的技術、更精細化的管理,讓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市級專家的診療服務。
在傳承中推廣發展中醫藥文化
2017年,漢陰縣中醫醫院醫共體成立,覆蓋全縣7個鎮59個村。通過“師帶徒”“傳幫帶”的方式,加強基層人才培養,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柳傳鴻現在有7個徒弟,本院3個,鎮衛生院有4個。除了管理醫院日常工作、接診患者以外,還需要在分院開展定期坐診、查房、指導,幫助徒弟們提高診療水平。雖然很累,但在他看來,帶徒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中醫一共有28種脈象,不經過大量的臨床實踐去感知和體會,便會分不清,甚至經常混淆。通過在分院坐診指導,很多徒弟在切脈準確性上都有了明顯的提高,診療方案也更嚴謹了。”柳傳鴻說,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徒弟們的成長和進步,也看到了中醫在一代又一代中得以傳承和發展。
醫院還為他和陳忠前、王仁群三位市級名中醫設立了名中醫工作室,他們是名醫,更是老黨員。在面對疑難雜癥的患者,在看到貧困群眾囊中羞澀,在看到青年徒弟強烈的求知欲時,他們義無反顧,無私奉獻,發揮出了醫者仁心和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
柳傳鴻介紹,這幾年國家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對中醫藥文化推廣和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他們在長期坐診和義診中發現,還是有很多老百姓對中醫了解不夠深刻,有些人對中醫還抱有懷疑態度。“但是,在我們的醫護人員進行針灸、推拿等治療,讓他們的病情得到緩解后,便改變了他們原本對中醫的認知。”
這些年來,醫院舉辦了很多中醫藥香包節、中醫藥膏方節、中醫藥膳食文化節等形式豐富的中醫文化活動,組織開展了一系列中醫適宜技術進鄉村、進學校等活動,既為老百姓提供了優質醫療服務,也有助于進一步普及中醫,推廣中醫,提高全民健康意識。
在柳傳鴻看來,中醫藥具有“簡便廉驗”的特點,推廣中醫藥文化,最終受益的將是廣大人民群眾。因此,醫院還將繼續秉持“厚德、精醫、傳承、創新”理念,堅持“傳承岐黃醫術,造福百姓安康”宗旨,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不斷呵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