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羅朋 王文藝)近年來,漢陰縣雙乳鎮雙乳村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創新探索出“荷蝦共養”綠色循環生態產業模式,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小農戶持續增收,穩步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因地制宜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改善村容村貌,完善村級綜合服務設施,不斷加強村規民約建設,群眾的幸福生活指數不斷提升。
實行支部聯建,明確發展方向。雙乳村積極實施“三變”改革,利用在國道周邊地勢平坦和交通便捷等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為解決勞動力欠缺和資金有限問題,雙乳村黨支部和鄰近資金實力較強的江河村黨支部、勞動力密集的集鎮社區黨支部創新實行“三聯”工作機制,優勢互補,建立利益聯結共同體,對適宜當地發展的產業前景、市場形勢、資源優勢等進行考察和分析,最終確定了發展“荷蝦共養”產業項目,明確了村級產業發展方向。目前,雙乳村共發展“荷蝦共養”產業980畝,新建智慧獼猴桃園100畝,正在積極打造陜南小龍蝦第一村品牌。
創新經營方式,破解發展難題。在集體經濟發展實踐探索中,雙乳村形成了“三統一、兩分開”的經營模式。統一種苗投放、統一生產技術、統一定價銷售,分開經營、分開核算,有效激發各經營主體的積極性,每畝綜合經濟效益可達8500元左右,農業綜合年產值500萬元以上。雙乳村千畝荷塘被評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今年以來共承接省市縣現場會及調研50余場300余人次。
開展聯營共建,壯大集體經濟。雙乳村通過資源聯享,有效解決了土地、水源、技術、銷路等問題。聘請湖北小龍蝦養殖技術人員,實行統一技術指導、人員培訓和支付報酬,按畝產300斤以上提總產值10%作為技術分紅,共同解決小龍蝦養殖技術難題。積極探索吸納市場主體參與擴大經營,確定了集體預留30%、成員分紅70%的發展運營思路,先后發展農家樂5家,聯建村利用各自優勢了解市場、銷售和價格等信息并及時共享,有效解決市場銷路問題,同時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村民家庭年增收800元以上,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到現在的20萬元每年。
完善配套設施,提升經濟效益。為實現生態農業良性健康發展,在千畝荷塘先后實施了小龍產業園改造提升等項目,產業發展基礎比較完善。為提升產業附加值,在雙乳村配套建成了2500立方米的區域性綜合冷庫,有效延長了小龍蝦、蓮產品、獼猴桃的銷售時間。引進陜西潛蝦養殖公司,建成年產1000噸的小龍蝦加工車間,開發小龍蝦包裝食品,進一步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大力支持經營主體以藕粉、荷葉茶、水果蓮子等產品的深加工,有效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發展鄉村旅游,增強發展動能。圍繞雙乳村千畝荷塘,充分挖掘“荷蝦共養”和連片濕地資源優勢,積極推進千畝荷塘農旅融合AAA景區創建,將有效促進雙乳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帶動群眾致富增收。加快實施集生態循環農業與觀光、休閑、研學為一體的鄉村旅游項目,通過爭取銜接資金、整合資金等多方資金支持,不斷創造經濟增長和農戶增收的新動能,走出一條生態循環農業和農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如今,雙乳村產業發展成效明顯,村民收入快速增長,干群凝聚力不斷增強,逐步探索出了一套鄉風文明、生態優美、產業興旺的鄉村發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