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謝傳友 劉嫻
“以前,村里又臟又亂,路也不好走,現在黨和政府大力整治農村環境,村里變得越來越干凈整潔,大家不知不覺已經養成了好習慣,我們的保潔工作比以前輕松多了。”漢陰縣雙河口鎮三柳村保潔員蔣友英說。
為了加快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該鎮通過“黨建+”機制,引導群眾將人居環境整治、庭院經濟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庭院建設相結合,用好黨員干部結對幫扶、鄉賢能人示范帶動等措施,引導農戶利用房前屋后和路邊閑置土地種植具實用性、觀賞性的經濟型蔬果品種,開展“家禽進圈”行動。
而在該鎮興春村集體經濟項目基地,村民喜笑顏開,正準備將100多斤晾曬好的羊肚菌裝上貨車運往外地,現場一片生機勃勃、時和歲豐的景象。
去年10月,興春村盤活5畝閑置耕地,搭棚、拉電、通水,建起了羊肚菌種植基地。“這個項目是我領辦的,今年基地畝產量達200多斤,按鮮貨每斤80元計算,產值近8萬元。”興春村黨支部書記徐增華說,羊肚菌種植基地旁邊就是該村500畝的獼猴桃種植基地。
為積極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該鎮鼓勵村“兩委”人員主動領辦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目前村“兩委”委員主動領辦18個集體經濟項目。
發展產業的同時,該鎮著力抓好農村時代新風尚建設。“聽說今天有文藝節目表演,我們一大早就來了,在家門口欣賞了一場文藝盛宴。”在該鎮舉辦的“黨的聲音進萬家,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暨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活動”現場,村民張雪萍說。
該鎮通過強化村規民約、黨員干部帶頭示范、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等方式,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文化廣場等陣地打造“百姓舞臺”,改善群眾精神面貌,在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軟件”上下功夫,搭建黨心與民心相通的“連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