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唐小明 儲成軍)長期以來,農村家宴食品安全是基層市場監管的痛點,直接影響農民群眾“餐桌上的安全”。漢陰縣鐵佛寺鎮著眼食品安全監管“最后一米”,聚焦農村紅白喜事等酒席宴會,緊盯事主、廚師和市場主體,對農村家宴實行事前報備、風險排查、實操指導、責任倒查,以可視化監管杜絕了群體性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
事前報備可視可檢查。在全鎮范圍實行農村家宴事前申報制度,按照紅事宴會提前5天申報、白事宴會當天申報的要求,由舉辦家宴的戶主或承擔家宴服務的廚師向所在村委會提出申請,村級食品安全協管員迅即對宴會規模、菜肴清單和承辦廚師健康資質等7項申報內容逐一審核,去年以來該鎮對農戶自主報備的138起家宴從嚴把關,其中18起因不符合集中用餐食品安全要求未獲批操辦或被責令整改后延期操辦,為確保農村家宴食品安全把好了前端關口。
風險排查可視可管控。在嚴格書面審批的同時,該鎮同步加強農村家宴實地監管。自去年至今,全鎮11個村(社區)累計接到紅白喜事宴會事前申請120次,除按規定進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外,還于宴席舉辦前一天,出動136人次的村級食品安全信息員前往家宴舉辦地開展風險排查,重點對聚餐和烹飪場所的環境衛生狀況、食品采購和貯存情況、餐廚服務人員的健康狀況進行面對面監督,及早發現并有效處置潛在隱患9處,從源頭上保障了家宴餐桌的絕對安全。
實操指導可視可執行。堅持分類指導、協調聯動的農村家宴監管機制,根據農戶報備的宴會范圍和參與規模,對聚餐人數在50至100人之間的中小型家宴,由所在村食品安全協管員書面指導;對聚餐人數超過100人的大型宴會,由轄區市場監管所會同村級食品安全責任人駐點指導。指導內容包括食材加工、餐具消毒、衛生保潔和餐廚垃圾處理等10余項,通過近50場的實操指導,杜絕了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菜品、廚房和餐飲服務人員。
責任倒查可視可追溯。明確操辦家宴的事主和承接食品經營活動的廚師或餐飲行業為農村家宴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對宴席舉辦全過程的食品安全直接負責。為讓這一責任壓得實、能落地、可追溯,該鎮實行了最嚴肅的農村家宴食品安全問責,對宴席食用的每一道菜進行48小時留樣,依法查處未按規定報備的家宴事主和未持有效健康證明擅自承接家宴的廚師4人次,把“四個最嚴”要求精準落到了農村家宴的每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