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辛辰 楊寶杰)走進澗池鎮新華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列整齊的高位養魚,村民們在池邊勞作,圍籬搭架、翻地耕種,不亦樂乎。
新華村是漢陰縣永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大本營,澗池鎮因地制宜,充分發揮漁業企業和各養殖戶的帶頭作用,聚焦農戶房前屋后、村組道路兩旁的閑散土地、光伏發電板下方空地,統一規劃布局,按面積安裝高位養魚池,再種上果蔬、圍上竹籬笆、架上葡萄架,繪就地上有菜、樹上有果、池里有魚的“漁光互補”特色庭院經濟生動圖景。
漢陰縣永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松告訴筆者,澗池鎮新華村水源豐富加上漢陰縣永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發展漁業十余年的經驗,在新華村發展水產養殖,利用村民房前屋后和光伏下面的空地安裝高位養魚池150余個,主要養殖品種有黃辣丁、匙吻鱘、鯽魚等品種。
按照新華村發展庭院經濟的統一安排部署,力爭在5月下旬完成高位養魚池的安裝工作,并將以自愿原則與農戶簽訂協議,采取村上出項目、企業出技術、農戶自主認領的形式,采取農戶自營、反租倒包、委托代管等方式,統一魚苗供應、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市場銷售。通過村集體分紅的模式,實現農戶穩定增收,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
澗池鎮新華村村民王大平高興地說到,現在政策好,對農民確實優惠,房前屋后原來都是荒山野草,現在修的養魚池,養的魚,栽的果蔬,栽的葡萄架。底下種的蔬菜,修的花池子,房前屋后現在整齊了,現在確實很好。
當新華村的智慧漁業與庭院經濟相互融合之際,漩渦鎮、鐵佛寺鎮先后組織鎮、村領導干部組團前來觀摩學習,極力要將“漁光互補”的金點子帶回去。各鎮可以利用不同的地域、水域、氣候等自然條件開發符合自身發展的漁業產品與項目,建立縣、鎮、村區域合作鏈,探索“漁光互補”特色產業區域發展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