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祝志山)今年以來,觀音河鎮人大立足全鎮工作實際,按照“群眾提、代表決、政府辦、人大評”的工作程序,加快民生實事建設,充分調動人大代表履職工作的積極性,從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的民生實事入手,在民生實事落地見效過程中持續破題,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一批民生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
聽民意,民生實事更“貼民心”,服務更具精度。觀音河鎮人大充分發揮群眾在民生實事項目票決制中的主體作用,依托各村人大代表聯絡站、“321”基層治理模式、代表小組活動,組織縣、鎮人大代表深入選區、深入群眾,通過召開院落會、入戶走訪、聯絡站定期接待選民、書面征求意見等多種形式,廣泛征求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想要解決的民生問題的意見建議,對征集到的意見建議,組織縣、鎮人大代表進行初選、論證,選取具有可行性、有政策支持、有資金及外圍環境保障的項目作為建議候選項目,報經鎮黨委會研究審定后提交鎮人大主席團會議審議通過,最后提交鎮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票決。2024年,全鎮共征集民生實事備選項目13件。
定期督,落實辦理更“合民心”,服務更具力度。觀音河鎮政府認真落實票決的10件民生實事,以“強基”工程為抓手,建立一個項目、一套專班工作機制,通過組織召開民生實事項目交辦專項工作會議,根據各個項目所涉及的內容和站(辦)所進行責任分解,交由相關職能站(辦)所具體實施,并明確項目建設的目標任務、時間節點、牽頭站(辦)所和完成時限,鎮人大主席團通過對票決后的10件民生實事,票決后問計劃、進展中問進度、建設完問結果,實行全過程監督,并組織滿意度測評,確保干一件成一件、成一件精一件。確保民生實事工程辦好辦實,群眾的“點單”落到實處。
群眾樂,感受實事更“暖民心”,服務更具溫度。以前,村內道路及兩側排水溝都是零碎的落葉、雜草和垃圾,文化廣場上堆放著電纜和農具,文化廣場成為了部分村民的“私人領地”,部分村民還在門口用泡沫箱種植著各類蔬菜,房前屋后隨意堆放木柴、農具,自從人大代表票決的民生實事,開展了人居環境整治后,村內的三堆六亂沒有了,村民家門口都種上了綠植,人居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樣覺得高興的還有獼猴桃果農們,自從實施了獼猴桃延鏈補鏈項目,產出的獼猴桃再也不愁銷路,這些惠民生、暖民心的項目在觀音河鎮將一件件落地生效。
據悉,今年觀音河鎮人大代表票決民生實事10件,絕大多數并不是規模浩大、花費巨資的大工程、大項目,更多的是一件件體現民心、普惠民生的“關鍵小事”,這些民生實事項目大大增強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