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建霞 劉東
近年來,漢陰縣將新社區工廠發展作為扎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的重要抓手,全力以赴抓招商、強基礎、優服務,促進新社區工廠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確保實現移民搬遷社區群眾“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9月2日,走進位于澗池鎮紫云南郡社區的安康菲雅特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百余名工人正在各自的崗位上動作嫻熟地忙碌著,不一會兒,各式各樣的襪子便在她們手中成型。據了解,該公司吸納的大多是附近的留守婦女,年齡跨度從20多歲到50多歲。過去,由于要照顧老人、孩子,很多婦女沒法出來工作,紡織廠的建成解決了她們的就業問題,在增加收入的同時又能照顧家庭,真正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我們廠主要生產外貿襪子,主要銷往西班牙、波蘭、俄羅斯、匈牙利等國家,工廠帶動地方就業130人左右,年產7000萬雙襪子,訂單很充足。”該公司負責人張春一邊核對訂單一邊說。
紫云南郡社區是漢陰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安置全縣10個鎮73個村易地搬遷群眾692戶2688人。為解決搬遷群眾融入難、管理難、發展難的“三難”問題,紫云南郡社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創新推行“138”易地搬遷后續扶持模式,通過黨建引領促振興、就業創收促安居、精細服務促融入,走出了一條搬遷社區快速和諧發展的新路子。
澗池鎮紫云南郡社區黨支部書記張紅霞說:“目前,我們社區工廠主要有3家企業,有兩家藤編、一家襪子廠,解決用工300余人,我們社區主要是給他們做好營商環境,比如環境衛生清掃,負責給他們招工,組織一些培訓等,用工方面是周邊村占50%,社區搬遷群眾占50%,讓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實現樂業安居。”
有一種幸福叫“在家門口上班”。眼下,家住平梁鎮興隆佳苑社區的張麗正在享受這種“小確幸”。
“現在的生活太滿足了,樓下就可以上班,以前想都不敢想,現在心里很踏實……”4年前,張麗從山溝溝里搬出來,住進易地搬遷社區的新樓房,房子變美了,可一家子的衣食住行花費又讓她犯起了愁。2019年,興隆佳苑社區工廠開張,下樓出門就是廠房,張麗趕緊報了名。如今,勤勞踏實的張麗被表彰為2023年漢陰縣技術能手,做到了賺錢顧家兩不誤。
“我從2019年來這個社區工廠上班,主要負責高車組生產足球,每個月工資大概3000元,能補貼家用,也能接送小孩上學,工廠對我生活幫助很大。”張麗說。
漢陰縣帆航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廠房面積1300平方米,2019年4月由平梁鎮黨委、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引入興隆佳苑社區,占地5畝。目前,長期穩定在工廠務工的脫貧戶達40余人。該公司主要是生產體育用品,以足球為主,也生產排球、橄欖球,產品通過訂單的方式銷往巴西、西班牙、阿根廷等國家。
“目前工廠有90余名工人,每月工資發放30余萬元,由于訂單量增加,現在我們正在擴建廠房,大概11月底能竣工,廠房面積2500平方米左右,可以新增100余個崗位。”談起下一步發展計劃,負責人楊紀兵充滿了信心。
截至目前,漢陰累計發展新社區工廠114家,吸納就業4180人,實現產值5.72億元,出口創匯6300余萬元。新社區工廠已成為漢陰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產業、解決搬遷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增收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