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馮友松)近年來,漢陰縣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傾心引才、悉心用才、真心愛才,切實讓人才這一“關鍵變量”持續轉化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下足引才“真功夫”,讓外引人才多起來。堅持頂層設計與高站位謀劃相結合,制定年度人才工作重點任務清單,聚焦縣域新材料、富硒食品、生態旅游、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重點產業鏈人才需求,深化校地合作,實施“雙招雙引”“三張清單”“百名博士助百企”“歸雁興漢”等機制,建立引才聚智“三張清單”105個,通過重點產業鏈“人才服務專班”和“科技創新團隊”推進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深度融合。突出“真金白銀”引才,落實《吸引人才人口若干政策措施》《人才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親商安商富商九條承諾》等政策,及時兌現專家工作站建設、柔性引進高端、服務保障等補助資金。
瞄準育才“真需要”,讓本土人才“壯”起來。圍繞產業鏈、創新鏈布局人才鏈,突出“就地挖潛”育才,重點在人才培訓、技能提升等方面下功夫,促進人才能力提升,實施“黨政人才優化提能、教育衛生人才培養、產業技能人才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培育”等十項工程,以6個“組團技能服務”方式,通過“線上+線下”“理論+技能”“觀摩+實操”等全方位做好各領域人才培育,2024年以來累計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電商直播、鄉村工匠等各類本土人才培訓4470余人,培育出一批“田秀才”“土專家”。
搭臺用才“真賦能”,讓更多人才“動”起來。突出“搭建舞臺”用才,圍繞重點產業發展建“專家工作站”、本土人才提技建“鄉村人才超市”、鄉村頭雁提能建“練兵場”,構建以“專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鄉土人才”的“組團式服務”機制,組建6個具有中高級職稱職業農民“結對幫扶技術指導團隊”,發揮4個田間學校和6個科研院校漢陰研究實訓基地及14個產業領域專家站作用,引導各類人才向基層一線集聚流動、在基層一線建功立業。
傾注愛才“真感情”,讓人才生態優起來。聚焦賦能人才發展和促進安居安心樂業,傾力涵養留才“好生態”,加強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落實縣級領導聯系服務重點人才專家制度,提升精準服務力度,定期走訪調研、節日慰問,通過人才公寓、綠色就醫通道、子女上學優選擇、配偶就業安置等舉措解決好人才“關鍵小事”,以精準服務的“用心”換取人才的“真心”。強化典型宣傳,善用媒體,全方位宣傳推介人才政策,挖掘宣傳各類人才有關科技成果轉化和產學研合作成果,講好人才故事,營造愛才留才最佳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