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東 蘇凌云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近年來,漢陰縣聚焦蠶桑產業,通過不斷延鏈、補鏈、強鏈,推動蠶桑全產業鏈發展,以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縣域經濟增長,帶動群眾增收。
蠶桑產業作為傳統農業產業,在漢陰縣發展歷史悠久、基礎良好。目前全縣有優質桑園2.3萬畝,以往每年養蠶之余,剩余大量桑葉得不到有效利用。但隨著2024年8月份陜西一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漢陰建成投產,這一情況得到極大的改善,原本浪費的桑葉,在這里搖身一變,成了食品加工的原材料。
陜西一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經理唐玲麗介紹說:“我們把桑葉加工成桑葉粉,用來生產手工桑葉面條和手工桑葉饅頭,每月產值在100萬元左右。后續我們還將生產桑芽菜、桑葚糕點、桑葉餅干等桑資源食品,計劃每年在漢陰收購桑葉200余噸。”
陜西一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既填補了漢陰縣桑葉食品生產加工行業領域的空白,延長了蠶桑產業鏈條,為下一步全縣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開辟了新賽道,也有效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帶動群眾實現家門口務工增收。
“我們在這主要做的就是和面、搟面、搓條,每個月工資有3000塊錢左右,主要離家近,老人、小孩都可以照顧,活兒也不累。”務工群眾王瑞莉笑著說。
隨著蠶桑產業鏈不斷延長,在漢陰,桑葉能加工成食品,桑枝也可以做成藥材。
當前正值桑園管護期,在平梁鎮興隆佳苑蠶桑專業合作社的桑園里,務工群眾正在進行修枝管護。以往修剪的桑枝,都只能被當作廢棄物,處理起來難度大,費時費力。但今年,這些桑枝卻成了合作社增收的“香餑餑”。
“2024年我們首次與外地藥企合作,將桑枝加工成藥材,極大地降低了處理桑枝的難度和成本。每噸桑枝還可以賣到1500元左右,預計全年總共能賣到60萬元左右,進一步實現產業增收。”興隆佳苑蠶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蔡清說。
近年來,漢陰縣通過推廣省力化蠶臺、新建優質桑園、小蠶共育等方式,實現年養蠶1.5萬張以上,并通過招商引資,圍繞蠶桑招引相關企業,延長補全蠶桑產業鏈,逐步形成了從單一栽桑養蠶到養蠶制種、繅絲織被、桑資源食品加工的蠶桑全產業鏈發展的新格局,產業效益穩步提升,2024年綜合產值達1.2億元。